雨夜急行军 泥泞中守护“动脉”

——长庆油田采油六厂抢险队员彭涛4小时抢通中断光缆保生产纪实

2025-09-19 15:34:45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彭涛在泥泞中抢险

□ 文/ 白成官 张银霞

9月13日傍晚,陕北油区突遭短时强降雨袭击。不同于平原地区,油区多沟壑、土质疏松的地质特征,让这场降雨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地表径流裹挟泥沙漫溢,乡间路基被冲刷得支离破碎,潜藏地下的通信光缆面临断裂风险。当日18时30分,长庆油田采油六厂数字化运维中心警报骤响——胡30增生产区域光缆信号中断,后台屏幕上跳动的油井压力、产量数据瞬间定格。若不能及时恢复通信,油井监控与生产调度将陷入瘫痪。

危急时刻

他冒雨而行

作业区周边,原本平整的乡间小路已被雨水冲刷出深浅不一的沟壑,抢修车辆轮胎深陷泥沙,寸步难行。“我熟悉这片光缆路由,去年汛期参与过隐患排查,让我去!”数字化运行维护岗彭涛猛然起身,扛起工具箱冲入雨幕。

夜幕降临,彭涛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中。每行进百米,他便蹲下身拨开杂草,将光缆检测仪探头贴在露出地面的光缆上。风雨中,他的鞋子早已被泥水浸透,裤腿沾满泥浆,但检测仪始终稳稳对准光缆,生怕错过任何异常信号。就这样,彭涛在风雨中穿梭近4小时。

泥水中定位断

点毫米间熔接希望

22时许,当彭涛行至一处被冲垮的路基旁时,检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嘀嘀”声——信号彻底消失。他俯身拨开淤泥,冰冷泥水瞬间浸透双手,刺骨寒意顺着指尖蔓延,但他全然不顾,一点点清理周边泥沙。终于,一段被拉断的光缆露出端倪:两个断点处的光纤芯线裸露在外,沾满泥浆。

“找到故障点了!”彭涛对着对讲机喊道,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他迅速打开工具箱,在昏暗的应急灯光下开始抢修:用酒精棉擦拭断点泥沙,以光纤切割刀精准切割,再将光纤放入熔接机对准、熔接。晃动的灯光下,冰冷的泥水中,每一个动作都需格外谨慎。当熔接机屏幕亮起“熔接成功”的绿色字样时,彭涛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信号测试通过后,凌晨0时,后台传来捷报:胡30增生产数据传输恢复正常,油井数据重新跳动。

隐患未除

战斗不止

但彭涛并未停歇。他深知陕北地质的特殊性,一处故障可能意味着周边存在潜在隐患。于是,他带领队员沿着光缆路由继续排查,直至确认所有路段无异常后,才着手清理现场。他将酒精棉、包装纸等垃圾装入垃圾袋,用铁锹抚平被踩乱的边坡泥土,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直至9月14日凌晨2时,所有收尾工作结束,彭涛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这场雨夜抢修,他用主动担当的勇气、不畏艰难的坚守,保障了油区生产的平稳运行,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与担当。

在陕北油区,像彭涛这样的石油通信“抢修员”还有很多。他们常年与风沙为伴、与泥水同行,用专业与责任守护着油区的“神经脉络”。正如彭涛所说:“光缆不断,数据不停,我们的使命就永远在路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