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 中学生拾金不昧传递正能量

2025-03-14 15:02:21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校方表扬时现场照片

□文/白成官

3月9日,陕西省吴起县发生了一件令人动容的小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青少年在数字时代下的道德风貌。吴起县第二中学七年级8班的陈杨在路边意外捡到了一部价值近万元的iPhone14手机,这部手机不仅价格昂贵,更存储着机主未备份的重要资料。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诱惑”,陈杨的选择,不仅让失主感叹“人间值得”,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关于青少年价值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深度思考。

失主齐女士给陈杨所在的吴起县第二中学写去了一封感谢信。得知此事后,该校在3月10日的升旗仪式上公开表扬了他的行为。齐女士特意制作锦旗送到学校,感慨道:“孩子身上体现的不仅是个人品德,更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成功。我特别感谢他,也感谢学校和陈杨家长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希望他以后越来越好,同时我也希望其他的孩子也能像陈杨一样,传递这份温暖,传递正能量。”

冰冷科技与温暖人心的相遇

在数字时代,智能手机早已超越了通信工具的简单范畴,它成为了个人隐私的保险箱、社交网络的密钥,更是数字资产的载体。一旦手机中的数据丢失,其损失往往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当吴起县第二中学学生陈杨弯腰捡起那部遗落在路边的手机时,他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意义。他选择了最朴素、也是最正确的应对方式:接通来电,安抚焦虑的失主,并在料峭春寒中等待了半小时。

这一幕,被人们解读为“数字原住民对实体社会的温柔回应”。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屏世代”常被诟病因科技而疏离现实。但陈杨用行动证明,技术只是工具,真正决定其价值的,始终是人性的温度。他的等待,是对失主焦急心情的理解,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德育与智育的深度融合

陈杨的善举看似偶然,实则不然。这背后,是吴起县第二中学对德育创新的长期探索与实践。该校通过常态化德育实践与智慧教学创新相结合的模式,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强化品格的塑造。拾金不昧等美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使得“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正如该校副校长所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陈杨的拾“金”不昧,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结出的硕果。他的行为,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这种由内而外的道德自觉,正是我们社会所亟需的。

“听到陈杨同学的善举,我作为班主任感到非常骄傲。平时这个孩子就很优秀,他为人谦逊有礼、诚实守信,学习方面善于钻研、积极进取。他的善举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我准备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开展‘人人争做小雷锋’的活动,希望陈杨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七年级8班班主任梁慧琴说。

数字时代的道德新命题

在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9%的当下,拾金不昧的内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据了解近五年全国青少年拾物归还案例中,电子设备占比从17%跃升至63%。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金”已从有形财物转向无形数据。归还手机前,保管隐私数据的责任边界在哪里?

陈杨的选择给出了最本真的答案,他完完整整归还了设备。在数字时代,这种尊重隐私、保护数据的意识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一部万元手机的失而复得,不仅让失主找回了珍贵的资料,更让人们看到了当代青少年在数字时代下的道德风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