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文/白成官
甘肃天水 羲皇故里的文明密码
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如同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的翡翠,以秦岭为屏、渭水为带,既承袭西北的粗犷豪迈,又浸润南方的灵秀温润。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中华之源”的美誉;这里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摇篮,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与黍种,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这里也是三国古战场的烽火要冲,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足迹至今可循。而今,一碗麻辣烫的爆红,让这座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羲皇故里文明肇启的基因密码——天水西关的伏羲庙,青砖灰瓦间流淌着千年的虔诚。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祭祀庙宇,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伏羲祭祀场所,每年6月公祭伏羲大典吸引全球华人共襄盛举。庙内64棵古柏苍劲挺拔,仿佛仍在诉说着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制嫁娶”的创世伟业。
伏羲文化不仅是天水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据《史记》记载,伏羲氏在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2023年,《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的出台,将这一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如今,伏羲庙景区游客中心、卦台山遗址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助力天水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胜地。
伏羲文化的现代转化——在伏羲庙文创商店,以伏羲创世为主题的烙画、香包等手工艺品热销。天水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4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相关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
大地湾遗址 史前文明的“时光胶囊”——秦安县五营镇邵店村东侧的大地湾遗址,静卧在清水河畔的二、三级台地上。这座总面积27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将中华文明史前推至距今7800年。2014年考古发掘中,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更将人类活动历史延伸至6万年前。
走进遗址博物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红陶葫芦口尖底瓶等文物震撼人心。尖底瓶的独特造型印证了先民“重心平衡”的智慧,而彩陶上的几何纹饰则暗含早期文字符号的雏形。更令人惊叹的是F405“宫殿式建筑”,270平方米的木骨泥墙建筑,展现了5000年前先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守护与传承 科技赋能考古
2024年,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项目启动,通过三维建模、VR技术让游客“穿越”至史前时代。遗址周边建成的文化展示区,以沉浸式体验拉近了公众与历史的距离。
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艺术的巅峰——麦积山,因山形如麦垛而得名。这座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圣地,以492个窟龛、3938件泥塑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攀登百米悬崖栈道,北魏的秀骨清像、隋唐的丰腴华美、宋代的写实风格依次呈现,东西方艺术在此交融共生。
“东方微笑”是麦积山石窟的代表性符号。第44窟的西魏菩萨像,面容慈悲安详,衣纹流畅自然,展现了佛教艺术的东方神韵。研究所副所长张铭介绍,石窟造像融合了希腊文化艺术元素与中原传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
三国故地金戈铁马的时空回响——天水,曾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战场。街子古镇的诸葛军垒、木门道遗址,依稀可见当年蜀魏交锋的烽烟。当地文史学者李浩指出,天水不仅是军事要冲,更是“秦陇文化”的交汇点,三国文化在此沉淀出独特的地域性格——既有北方的刚烈,又具南方的谋略。
文旅融合新篇从战场到课堂——天水市开发“三国文化研学之旅”,将武侯祠、姜维墓等遗迹串联成线。2024年推出的AR导览系统,让游客通过手机“亲临”木门道之战,感受历史的沉浸式体验。
麻辣烫江湖
小城美食的网红逆袭
2024年3月,天水麻辣烫突然爆红网络。名优小吃城内,滚烫的油泼辣子激活满碗风物:陇南蕨菜的脆嫩、甘谷辣椒的醇厚、天水呱呱的绵密……这种融合南北风味的街头小吃,意外成为文化输出的“爆款”。
“一碗麻辣烫,串起天水人的情感记忆。”老字号“马兰拉面”老板张建军说。从传统呱呱、浆水面到创新“天水凉粉配卤肉”,小吃江湖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活力。2024年,天水推出“美食地图”小程序,整合300余家特色餐饮企业,年接待食客超200万人次。
文化经济学小吃的网红叙事——兰州大学学者王芳分析,麻辣烫的走红并非偶然。其“一锅煮尽天下鲜”的包容性,暗合天水“和合文化”的内核;而标准化制作流程,则为传统小吃打开工业化大门。
古韵新章的文明对话——从伏羲画卦到麻辣烫出圈,天水用5000年文明积淀,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诗。这座城市的故事,既是中华文明赓续的缩影,更是文化自信生长的注脚。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天水正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智慧,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古老的文明“火”下去。
笔者在伏羲庙前遇见来自台湾的林先生,他擦拭着额头汗水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华夏子孙的共同记忆。”这份跨越海峡的共名,正是天水作为“中华文明会客厅”的最好注解。当千年文脉遇上现代创新,天水的故事,永远充满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