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笔者走进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马兴庄村千头牛养殖项目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圈舍里,一头头肥硕的牛儿正吃着饲料、悠闲地喝着水,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给初春增添了几许生机与趣味。
“西门塔尔品种的牛肉质鲜嫩、脂肪含量低,一头牛养殖一年多,出栏时可以长到1500斤,去年牛肉价行情不太好,按整头出售利润3000元左右。以深加工的牛熟食出售,一头的利润大概是10000元。”马兴庄村党支部书记、养殖场主要负责人马腾飞算了一笔账。目前,养殖场建有牛棚10座,青储棚2座,饲料加工棚1座、干草贮存棚2座、酒糟池2个,可容纳2000头牛。为有效利用本村剩余劳动力,让村民在家劳作就有收入,2023年该村创新实施“借牛还犊”政策,鼓励村民将养殖场的母牛借回家中饲养,待母牛产下牛犊,只需将其养大后还给养殖场,期间由养牛场免费提供饲料与养殖技术,母牛便转归村民个人所有。“在家闲着也没事干,就通过养母牛卖了三万多元,今年又买了两头小牛,长大后就能卖钱了。”马兴庄村民马忠德说。此外,马兴庄村采用“入股+包干分红+务工”模式,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另外,牛一年能食用玉米4000多吨、秸秆2000多吨,玉米和秸秆按照不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周边村乃至其他乡镇收购,让群众种销无忧。同时,养牛场产生的粪便免费提供给村民,用于果蔬及庄稼地的有机肥料,实现环保养殖、绿色种植等高效循环发展模式。“我们采用江苏省扬州市非遗牛肉制作技艺,延长产业链、深挖价值链,开发出卤牛肉、牛肚等系列熟食产品,自公司投产运营4个多月以来,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与多家大型超市、电商平台、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绥德县兴牧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腾飞表示。目前,牛场存栏西门塔尔肉牛1400余头,年出栏2000余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村民新增工资性收入200余万元,每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2024年以来,绥德县以“美食品鉴+农产品推介+消费帮扶”为抓手,让特色牛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深挖产业发展潜能,向“精”求质量,向“新”求突破,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强化龙头带动、链条拉动、品牌驱动,走出了一条养殖与种植、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的致富路。目前,全县牛养殖量1.2万头,依托“从养牛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牛肉连锁店在全国开枝散叶,同时,牛肉熟食以中高端礼盒真空包装,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牛肉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