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图源网络)
□ 文/王鹏
2024年,西安经开区GDP达到1303亿元、增长7.9%;该区33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64亿元,同比增长12.9%,总量占全市的 25.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工业投资超16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30亿元,同比增长6.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开发区前列。
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能源(油气)、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明显,新增“五上”企业262家、市场主体1.25万户。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超50家,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速超13%。其中,陕汽集团凭借创新强势突围,全年累计产量13.7万辆,年度排名行业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6.6%;新能源汽车销量超万辆,同比增长200%。西安吉利全年累计产量31.5万辆,同比增长25.1%,首次突破30万辆大关。
全年308个产业项目落户园区,超过30个外资项目入驻,更有16个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在园区安家落户。其中既有西北工业集团百亿级投资等国内重量级项目,也有可口可乐、飞利浦、延长壳牌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为区域开放型经济注入新活力。德国采埃孚、美国百事等一批高质量外资制造业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既有“老朋友新合作”,也有“新朋友新投资”,为产业园区汇聚了无限潜力。
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兆瓦海上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突破技术瓶颈,树立了全球单机功率的新标杆;西煤机公司的采煤机,以轻量化设计和高稳定性,为煤炭开采行业树立了新标准;西安大医集团自主研发的放射治疗系统,荣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实现了中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历史性跨越;隆基绿能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钙钛矿电池测试领域的空白,彰显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领航地位……
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动力强劲,“内生动力”成为经开区持续提升科研效能的不竭源泉,经开区亦积极为企业注入“外源动能”,双管齐下,共促发展。为了进一步强化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经开区系统实施了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通过精准掌握区域内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创新平台认证等核心要素,采取动员企业登记认定等措施,持续推动科技企业茁壮成长。
2024年,全区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1家,省级瞪羚(潜在)企业33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967家。这些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显著增强了经开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同时,经开区全面启动秦创原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及新材料陕西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全省首批启动建设和唯一拥有陕西实验室的聚集区,新材料聚集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新材料聚集区内11个项目获2024年度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立项支持,优耐特、美兰德等10余个新材料项目和企业落户新材料产业基地及辐射区,落户项目和基础配套投资累计近50亿元,为全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