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多 服务机构少 “银发经济”如何发展

2025-01-17 14:56:59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老人在养老院进行才艺表演

老人在养老公寓练习书法

□ 文/图 曹桢

1月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开发旅居养老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推动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

“银发经济”是陕西省近年来关注的一项重要经济工作,内容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目前,陕西已设立“银发经济产业园”。随着陕西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我们如何实现破局发展?近日,城市经济导报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部分专家。

陕西银发一族增多

服务机构明显不足

按照联合国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说明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在2011年开始达到这一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与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21.1%和15.4%,老龄化程度在持续加剧。

城市经济导报从陕西省民政厅拿到一组关于陕西银发一族的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陕西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59.12万人,占陕西总人口的19.2%,比全国(18.7%)高0.5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526.66万人,占13.3%,比全国(13.5%)低0.2个百分点。预计到“十四五”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30万,占比约23.5%,且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陕西省的人口老龄化特征显著,表现为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增速迅猛、地区间不平衡以及收入水平差异显著。

“银发经济”这一概念由来已久。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秘书长邹薇说,银发经济指一切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链,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娱乐、养老、情感需要等各个层面,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目前,我国已步入了老龄化阶段,而我国的养老事业只能说刚刚起步,其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在当前阶段,“银发经济”相比其他群体有一定超越程度的亮点表现,其背后是由许多客观因素促成的。

养老市场的服务跟不上老年人增长的速度。目前,我国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养老事业已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而居民消费升级的变化、健康需求的增长,老年群体特别是占市场份额96%的居家养老群体对日常照护、健康饮食、上门医疗、康复服务等需求程度不断加深,更需要多样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市场开发。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庞大的市场需求仍有继续上涨空间。

“银发经济”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兼宏观策略研究员傅子恒日前向媒体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制造业的超高增长阶段后,消费逐渐成了拉动经济的主要贡献力量。从社会财富累积角度来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民财富的持续累积,而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喜欢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养老之需,所以到年老的时候,因财富积累带来的消费能力是持续增长的,这是全社会财富增长与消费能力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傅子恒认为,年长者的收入总体是高于年轻人。收入的增长加上储蓄偏好带来的财富积累,同时伴随着养育子女的负担下降等原因,就使得一个人到退休或临近退休的时候,其消费能力处在峰值阶段。这一现象不只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都普遍存在。所以老龄化社会到来后,在消费增量贡献中,中老年人消费贡献一般都会比较突出。

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秘书长邹薇向城市经济导报表示,陕西养老产业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专业人才方面,护理、康复等专业人员相对比较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质量服务的保障带来了挑战。从设施布局来看,城乡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偏远地区的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也相对匮乏。另外,产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借助数字化来助力养老的应用场景还比较少,这对服务效率以及精准度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邹薇向城市经济导报表示,“银发经济”在西北是受青睐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养老观念转变,需求不断涌现。不过和发达地区比,西北消费规模尚小,产品丰富度不足,服务精细程度欠佳,发达地区已构建起更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

加大多元化养老布局

丰富陕西“银发经济”产品线

中国从人口结构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关乎中国的养老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无论从经济转型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改善角度,这一问题受到政策高度关注而提前进行布局都是有必要的,这一方面,陕西已经走在了前列。

康养文旅作为“银发经济”的入口级场景,已跻身“文旅+”产业中最有成长空间的板块之一。当前已有三亚等地将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当地优势产业融合,逐步发展出“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两大主流康养文旅模式。城市经济导报获悉,西安的荣华控股旗下的养老产业已经在海南陵水推出了荣华·康馨园,和位于北京东燕郊的荣华齐山康乐家园。

目前,陕西的“银发经济”存在着从认知到行动不匹配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牛荣经过调研发现,在养老费用上,69.72%的受访者能接受每月2000元以下的养老费用,而选择3000元/月以上的群体占比不足20%。然而,陕西省普通养老机构的平均收费却超过3000元/月,如铜川市运营良好的公办敬老院最低运营成本为2200元/月,部分小型民营养老机构也超过2500元/月,养老服务的定价与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存在明显不匹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牛荣向城市经济导报表示,经过调研发现,陕西“银发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存在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设施建设滞后以及市场需求不明确成为制约陕西省养老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养老从业人员待遇低、社会认同感不足、工作强度大,且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历与专业技能偏低、收入偏低等“一高三低”现象。特别是资金和人才问题,凸显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局限性。

如何破局陕西“银发经济”产业发展的困局?牛荣教授向城市经济导报表示:首先是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制定全省“银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第二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保障机制。简化参保流程,降低参保门槛,加大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参保意识与参与度。第三是创新金融支持与融资模式,引导企业投资与参与。加大“银发经济”的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为养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建立专项融资机制。探索PPP模式在“银发经济”中的应用,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养老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提升品牌化水平。第四是建立银发产品安全与质量的省级技术标准体系,明确服务细分与推广目录。加强市场监管,健全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确保市场的规范性与竞争力。

陕西省康养产业协会秘书长邹薇向城市经济导报表示,陕西要想让“银发经济”成功,政策引导与扶持必不可少,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壮大产业力量。专业人才培养得跟上,打造高素质服务队伍。还得紧扣老人需求,大力推动适老化产品研发创新,从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让其蓬勃发展。

西安的“银发经济”服务机构已经体现出特色和亮点。邹薇秘书长向城市经济导报介绍,西安海豚蓝馨健康管理公司,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整合周边资源,提供上门护理、助餐助浴以及丰富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让老人居家也能便捷舒适生活。陕西秋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内部设有专业医疗科室,医护人员随时跟进健康管理,同时营造温馨舒适生活环境,全方位保障老人康养无忧。这两个公司都立足本地实际,精准把握老人需求,在服务模式等方面很值得借鉴推广,为陕西“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