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立冬前夕,一场初雪骤然而至,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直下了一夜。清早拉开窗帘一看,窗外银装素裹,好一个纤尘不染的清美世界。
下楼赏雪时,太阳已升得老高,晒在背上暖洋洋的,河堤上的雪已经融化。冷冽清爽的空气,湛蓝的晴空,白雪皑皑的河滩,兴致勃勃的漫步者......这一切真好。这时,我不觉想起了数日前石鼓山赏菊的情景。这场飒然而至的初雪,不知会带给那些千姿百态的菊花怎样的惊喜。这样想着,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廊桥。这时,桥下渭水汩汩滔滔,一川清波唱着歌儿奔流东去。
远远地,就看见石鼓山下搭建的菊展彩门。白雪辉映下的菊花藏头露尾,分外妖娆。这适时而至的初雪贴心贴肺,一扫连日来的阴霾,给时令之花以意外惊喜。这时,一盆菊花树傲立台阶,抢先入眼。小巧精致的红色花朵轻敷白雪,攒珠缀玉,楚楚可怜,玲珑唯美。台阶上积雪已除,两旁密布的植被上依然堆玉砌冰,雪缀松枝,涂抹翠竹,洁净爽利。成排菊花沿台阶顺势而上,白雪簇拥下微露一缕鲜黄,一瓣嫣红,令人怜爱不已。
拾阶而上后,我转到石鼓阁北面。此处属阴坡,积雪尚厚。瑞雪压弯白皮松枝条,风神朗逸。雪松撑开如伞一样的枝干,劲挺伟岸。此刻,一位红衣女孩捧着雪当空抛撒,爸爸举着手机拍照留念。更有数位摄影爱好者,将长焦镜头对准清奇洁美的琉璃世界。
登上几级台阶,我来到石鼓阁基座平台。石栏边风景独秀,布展菊花都是名贵品种,芳名极富诗意。白雪包孕的菊花晶莹剔透,娴雅清逸。历来,菊以黄色为正宗本色。那耀眼的鲜黄,也是绚烂秋日的主色调。此处菊花黄色居多,雪映明黄,素丽端庄。此刻,绿色的叶子几乎隐匿不见,只有枝头花瓣芳容乍现。黄的菊瓣,白的素雪,浑然天成,雕金镶玉。白雪衬黄菊,富丽清奇。白雪映白菊,更显臻于化境的纯美。看吧,白雪无尘,素菊无滓,玲珑剔透,冰清玉洁,超尘脱俗。菊中逸品,清气萦怀。
当然,临不猗独黄黄河、白大二桥现菊场占图尽先机。更有各色菊花争奇斗艳,令人游目骋怀,流连忘返。红色菊花鲜丽明艳,耀人眼目,色胜牡丹,韵压玫瑰。虽无黄菊白菊的冷艳矜持,却独领春红夏花的热情艳丽。在斑斓多姿的晚秋时节,红菊嫣然一笑,独擅胜场。此刻,白雪有意,红菊多情,浓情蜜意,光彩熠熠。在倾斜的栏杆上,就固定着几排小瓣红菊。此刻,白雪覆盖在玫红的菊花上,尤为醒目。上方,巍峨的石鼓阁高耸蓝天。蓦然之间,我想起位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那天,天空湛蓝,澄澈如洗。嫣红的寺庙外墙饶丽庄静,就像今天映衬石鼓阁的红色菊花一样绚丽。刹那间,一股圣洁之感充盈心间。这种联想并不牵强附会,菊花本来就是花中神品,天然领有出尘之美。下山时,我特意选走东边。那边,浑朴壮美的青铜器博物院,会给予菊花一丝豪华气韵。数万盆菊花精心点缀此地风光。青铜器博物院位于石鼓山西侧,东临茵香河。从东往西,一条轩敞起伏的台阶路直通正门。整条路上布满菊花,依然是姹紫嫣红,依然是黄白相间,花朵低眉敛首,在白雪映衬下悄然炫美。
曾经在冲天雪阵踏雪寻梅,看冰雪做成的托盘托起蜜蜡似的黄梅,细嗅天地间一缕清馨梅香;曾经在翩翩春雪中,觅得一树红梅。心花怒放中,听春之声轻叩大地;曾经在突如其来的飞雪中,观赏早开的樱花,心中倍加珍惜。这种美丽的遇合,也许是物候错乱的意外惊喜;曾经在故乡的原野上,有幸目睹雪打油菜花的壮丽美景。那是丰收的吉兆,也是我少年心思的尽情绽放。
似水流年,看惯春桃秋菊,细赏大野芳菲。不意间,竟邂逅了雪中赏菊的雅事,实乃幸事。诗人陶渊明赋诗咏赞菊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一句秀杰奇伟。“贞秀”一词造语新警,用来比拟雪中菊花之风骨,尤为恰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