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耕文明的先祖后稷是谁?他是哪里人?他都去过哪里?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后稷的老家是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人,因武功镇有个“教稼台”。于是,大家都这么认为。位于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宝高速老出口也有一尊高大的后稷塑像及“教稼园”。那么,这位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到底是哪里人呢?带着诸多疑问使我走上了寻求答案的旅程之中……
前几日,朋友说,武功县曾有一本被收入由乾隆皇帝组织编修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文库《四库全书》里有明朝人康海纂修的一本被誉为”国宝级”的《武功县志》,于是向朋友借来一阅,加之我又实地考察了位于杨陵区永安社区附近于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邰国遗址”,经实地勘察和参阅大量历史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认后,有了十分惊人的发现,得出如下结论:1,杨陵区古邰城遗址为后稷封邑所在地,后稷是地地道道的邰城人。2,后稷就生活和劳作在这块位于渭水漆水之滨的河畔间。慢表如下:
线装书明代康海的《武功县志》,从明清至今,系举世公认的“关中八大名志”之首,以其“昭若日月”的史料价值被收录在由乾隆皇帝亲自领衔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文库《四库全书》之中,足见其文献史料价值之大。“昭若日月”是什么意思?就是书的史料价值可与日月同辉,经得起历史检验。可以说这部《武功县志》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上品。再者作者康海本人也是武功人,他是明朝弘治十五年的状元,系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明英宗皇帝翰林院的修撰。这部县志就是康本人受乡党宦官刘瑾(陕西兴平人)案件的牵连,去官回乡后亲手所作。所以,史料和文献价值极高。
在这本《武功县志·地理志一》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夫武功,古有邰氏之国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武功县是由有邰氏这个国演变而来的”。那么,有邰氏是谁呢?《县志》继续道:有邰氏是“炎帝后,姜姓所封”之地上的人家,有邰氏有一个女儿名叫姜原(今通姜嫄),姜嫄又是谁?姜嫄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元妃,也就是说姜嫄是帝喾的嫡妻,也即第一夫人。元者,首也,第一。姜嫄生一儿子名曰弃。所以说,弃就是姜嫄的儿子。由于弃聪慧过人,教民稼穑有功,被尧封于邰,并推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也就是说“后稷”是“弃”主管农事的官职称谓,后来人们就都称呼他为“后稷”了,用现代话讲后稷就是尧舜时代主管农业生产的农业部长了。由于弃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黄帝本姓公孙,名轩辕,后改姓姬,后稷自然也姓姬了,后来周王室的姬姓就是从后稷的姬姓演变而来,所以说后稷是周王室的祖先。那么邰在什么地方呢?据康海《武功县志.地理志》记载:邰即古邰城,就是今天的“古邰国遗址”。据历史考古发掘证明,这里在4300一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们生活在渭河北岸这块邰地之上了。从这个地方考古出土的陶器上的早期文字“斄”(tai)即可证明,这里就是后稷被封的古邰国。也就是说“邰”地在此一点不假,自然也就印证了这里是后稷生活和居住的领地了。
那么“武功县”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呢?《武功县志》答曰: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置武功县,县治在哪里?无从可考。王莽篡位后将武功县改为新光县,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又恢复武功县的建制。关键记载来了,这个武功县的治所在哪里呢?据该明康海《武功县志》载:“永平八年复置武功县,县治设古邰城”,也就是说东汉初年古邰城依然是武功县的治所所在地。该县的辖区为今陕西杨陵区及武功县和周至县《县志注释语》)。这就明明白白把后稷故里和邰城的关系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后稷是邰城人,也就是说后稷被封古邰城时间和武功镇作为武功县的治所至少要早2500年以上了。所以,后稷明白无误的生活和工作在古邰城,因为这里是他的家园和封地。这时的邰城肯定也是先民们聚居生活交流议事的中心。因为,这里就在渭水之侧,《诗经》里的名句“河水清且涟漪”不正是这一阶段先民们逐水而居的生动写照吗?丰京镐京的先民不就是在沣河两岸逐水而居的佐证吗?半坡遗址不也是在浐河东岸吗?伦敦巴黎不就是在泰晤士和塞纳河畔发展起来的吗?为什么呢?河边首先有生活用水和鱼类供人们食用,二河边地势平坦便于耕种和收获及交通,这一历史规律是被无数人类历史发展证明了的规律。
至于武功镇里的“教稼台”,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后稷的家和封地在邰城,但他教民稼穑的区域绝对不仅仅在邰城,他往来穿梭于漆水渭水之间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了,甚至,他越过黄河到过山西,今天山西省稷山县也说后稷是他们的祖先呢。要知道武功县建县历史虽然在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但县署一直没有设在今天的武功镇,直到汉明帝永平八年恢复武功县建制时,“其县治为古邰成”(详见《武功县志地.理志一》),也就是说直到东汉永平年间古邰城依然还是武功县的县城。直到了公元574年北周才将武功镇首次作为武功县的治所。所以,公元574年,是武功镇首次作为县城载入史册的记载。即使如此,这个时间也比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古邰城作为武功县署晚了509年。因为后稷距今约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这四千年可以划分为两个2000年,即公元前2000年,公元后2000年。(我们现在是公元后2024年了)。在公元前的2000年里周王朝就占用了近800年(实际为790年),所以说后稷就应该生活在周王室建立前的1200年之前的时间内。所以说,后稷时代的古邰城历史和武功镇作为武功县的治所(公元574年)相距的时间应该在2500年左右,毫无历史可比性。汉代在武功镇修筑纪念后稷的教稼台,也是后稷去世2000年以后的事了。对于修台纪念后稷,并不难理解。后稷当年肯定不止在一个地方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他的足迹肯定遍及在渭水两岸,后世的人们对他的功绩念念不忘,筑台纪念,也在情理之中。就像今天的西农专家去白水、去延安搞试验田指导果树裁培被人们称赞和怀念是一个道理。就像今天河南人也有黄帝陵,陕西人也祭黄帝一样,最近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又说黄帝陵又在靖边了等等。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后稷精神黄帝精神将世世代代激励着后辈们砥砺前行,探索奋进。
最后,总结两点:一是后稷故里位于今杨陵区古邰城遗址,武功镇的教稼台只是后世人们对后稷功德的纪念地,后稷精神在渭水之滨、在漆水河畔、在关中、在中国。二是希望大家从此以后不要再为后稷是谁在哪里而纠结了。可以直白的告诉大家,后稷属于中华民族,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先行者和播火者,杨凌示范区更是中华民族“端牢中国饭碗”的践行者和探索者,属于全中国人民。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董彦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学士,现任西安邮电大学MBA研究生教育中心校外合作导师、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获杨凌示范区首届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电话151292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