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成为国内汉服消费体验热点城

作者:曹桢 2024-08-12 15:43:13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游客体验汉服妆造

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汉服爱好者,争相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上演着汉服秀。近些年来随着影视剧兴起,汉服作为传统服装的展示,在西安有着天然的应用场景,城墙、护城河、钟楼、庙宇、古街……无一不为汉服提供着应景的镜头。汉服秀的粉丝们说,“总要到西安穿一回汉服吧!”目前,陕西共有汉服相关企业20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25%以上。其中西安1800多家。

悄然间,西安已成为汉服消费体验热点城。

西安的古都魅力

为汉服展示提供了天然场景

西安与近年来兴起的汉服,有着超高的“默契”,这源于西安的历史底蕴与汉服文化相得益彰。钟楼、城墙等是汉服拍照的绝佳背景彰显古城风韵;无论是大雁塔、西安城墙、钟鼓楼等这些传统旅游景区,还是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诗经里小镇等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网红”打卡地周边,都聚集起了汉服店。西安城主打一个氛围感,“出片率”极高。

数据显示,西安市雁塔、碑林、莲湖、新城四区,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汉服妆造门店。美团平台数据显示,西安市纳入美团平台的汉服门店有467家,在全国旅游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全国日交易额排名前10的门店中,西安有3家上榜。放眼全省,陕西共有汉服相关企业20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25%以上。陕西汉服市场拥有唐装、宋锦等主流产品,风格多样,形成了一站式、单店式、“单点+网约”式汉服供给格局,带动了化妆用品、造型服务、摄影跟拍等业态的蓬勃发展。同时,与汉服相关的短剧以及自媒体行业迅速发展。

西安已成为汉服主秀场,“穿汉服最不尴尬的城市”“一座汉服自由城市”成为不少网友共识,汉服产业也在此中孕育开来。当汉服热潮席卷而来时,西安已通过各项举措借势推广历史文化、带动旅游经济,向各方宾客展示着古城魅力。如汉服相关主题活动的接连举办——大明宫国风盛典、长安十二时辰国风跨年盛典等,国风、国潮等汉服IP的塑造,渲染着西安独特的古韵文化。不少景区推出的“穿汉服免门票活动”举措,在吸引游客前来的同时,对汉服文化的推广有着积极作用。

“总要来西安穿一次汉服吧!”“西安是真正实现汉服自由的城市!”从全网热传的两句话中不难看出,“在西安穿汉服”已是城市的特色IP。西安是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这座城以其千年的文化积淀,数不清的文化遗存以及自带古意的城市基因,为汉服展示其服饰魅力提供了天然的场景。如果说西安城是座天然的博物馆,那么在西安城中展示汉服文化,自然是诗意盎然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向辉向城市经济导报(下转2版)(上接1版)表示:行走在西安,汉服爱好者可以亲身感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盛唐气象,可以让汉服爱好者于现实中就能够轻易回望过去、触摸历史,在每一条千年古街、百年古巷中穿行,仿佛置身史书、传说、诗歌与佳话中。

“在全中国,也只有西安这座城市,有足够多的意象和真迹,来满足汉服爱好者对穿越历史、接触历史的文化心理,”王向辉研究员说,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是为夏。汉服者,民族文化之标志也。为了助推西安成为“汉服第一城”,王向辉作诗一首:

汉服熠熠满唐城,美目盼兮好相逢。春风十里花似锦。长安一日夜如虹。玉簪坠地千树响,绿珠含光万街腾。暗香浮动曲江新,

疏影摇曳长安梦。

从体验热点城到汉服热点城

西安面临汉服产业升级考验

今年开年,国内的马面裙热度直线上升,成为汉服新爆款。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汉服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144.7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241.8亿元。

近年来,西安市政府注意到了“汉服热”对旅游景气度的加持作用,开始在各个节假日、各个景点推广汉服体验活动。西安市近年来举行“华服节”“汉服秀”“穿汉服免费游园”等各种主题活动,吸引了全国华服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在传统文化不断融入旅游场景、融入生活的同时,身穿汉服的人们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五一”期间的数据显示,伴随汉服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的“新中式”旅游迎来消费热潮,西安汉服门店新增400余家,增幅达到28.6%。“汉服妆造”搜索热度,西安排名全国第一。

“汉服经济”的持续火爆助力西安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扩容”。目前,西安已形成汉服设计、制作、销售、租赁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消费者从服饰选择、妆造完成再到“旅拍约拍”,有着一套成熟的体验体系。

为支持汉服销售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省市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汉服生产企业注册销售企业,年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的,西安市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陕西财政“四个倾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中明确,支持做大做强汉服产业链集群,在汉服门店数量全国第一和单店汉服妆造日交易额全国第一的良好基础上,补强汉服产业链短板弱项,打造高端汉服品牌,扩大汉服生产企业市场规模。

有业内人士向城市经济导报指出:西安的“汉服热”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第一,陕西本地多以妆造馆为主,生产企业屈指可数,造成了大市场小生产格局。在西安,从服饰选择、妆造完成再到“旅拍约拍”,这套成熟的体验体系已经规模化、链条化。就目前新增的汉服店而言,同质化服务严重,也就是说,大量的汉服店所能提供的衣服款式和化妆样式已经模式化,日常的竞争已经纯粹沦为服务价格的竞争,过去拍一套汉服照片需要400-500元,现在已经卷到了100-200元,即使这样还是有新的汉服店不断加入进来;而众所周知的是,仅仅靠低价无法维持一个正常的消费市场。

第二,陕西的汉服产业并未形成像山东曹县的制造业基础,也就是说,西安街头的汉服,大多数来自于外地的制造,如果没有在制造端取得主动权,就无法掌握汉服产业的定价权。

造成陕西省的汉服市场处于大市场小生产局面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过去陕西服装业主要以生产工装、职业装和羊毛防寒服这一类产品。而陕西省的汉服消费市场非常庞大,生产却滞后于别的省份,主要还是缺乏规划和配套,因此急需转型升级,做好规划,建立生产配套体系,形成汉服产业链。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黎荔教授在接受城市经济导报采访时说,在连续几年获得大众的高度关注和年轻人的青睐后,汉服迅速爆火出圈,站上风口。百亿规模、年轻人热爱、国潮兴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汉服行业的前景都是一片繁荣,然而,众多的汉服体验馆的现实困局是:价格战血拼、供应链掣肘、大IP依赖,不论是生产、销售环节,还是品牌构建、市场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汉服行业仍是“不成熟”。

黎荔教授说,如何打破发展困局、形成更好的汉服产业生态圈,充分利用西安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消费增长,产业整体的规模虽不大,但可容纳的空间却不小,莫要小瞧其中蕴藏的生命力。原本小众的汉服已经“出圈”,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氛围,具备的天然优势和优生土壤,中国“汉服消费体验第一城”的称号已经收入囊中,而“汉服产业第一城”争夺,尚未有定论。

黎荔教授认为:西安市应加大对汉服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其对中华衣冠服饰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延伸开来,汉服产业对国人重新审视自我传统文化、重建中华礼仪与道德体系,弥补文化断层等等方面均具有多重意义。

如何把新鲜变为常新?专家来支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显示,假期3天,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新中式”旅行受到追捧。年轻人为春季旅游注入更多新中式元素,马面裙、采茶、煮茶成为假日旅游消费新热点。

新时代审美浪潮下,国潮回归,背后则是人们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从汉服出圈到新中式爆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被一次次精粹提炼。中国传统服饰立足传统,又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创造衍生出新风格,让人们在时代变迁、潮流变化的过程中依然能感受到中式文化的传承发展。

不久前,陕西省汉服交易中心成立。据了解,该中心在西安设立的两个展销服务中心,不仅是为游客提供线下购买、体验的场所,也为西安的汉服馆提供了购买渠道。截至现在,他们研发的唐装系列已经超过300多个,在陕西省乾县的生产基地10条汉服生产线日产汉服可达2万多件。另外,还配备了30套灭菌设备,为汉服商家提供清洗服务。

西安已形成汉服设计、制作、销售、租赁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断走向专业细分和业态融合。比如,服装体验店呈现细分化、专业化新趋势。消费者可以在一家店内找到战国袍、唐装、宋服、明制等不同制式的服装;再比如,“汉服+跟拍”等更即时、灵活的摄影体验受到追捧。据美团数据,7月以来,西安“跟拍”相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0%。

要想保持汉服热点城的地位,西安应向曹县学什么?西安培华学院设计系教师张钦是山东人,他告诉城市经济导报,曹县汉服产业已经开展“产业集群式作战”。也就是说,从染色、剪裁到成衣,整个生产流程都可以在五公里以内完成,这种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的产业集群,正在呈现出迭代升级、裂变发展的势头。曹县拥有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完整的汉服产业链。他认为,陕西乾县汉服生产基地,应向曹县学习,成为汉服的生产中心,从这里让汉服走向西安,乃至走向西北。

西安培华学院设计系教师张钦作为国内系统研究传统服饰的专业人士,对城市经济导报表示,目前的西安,应让“汉服+”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引擎。他认为,当下汉服的流行正在演化出更多的“汉服+”产业,尤其是对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助有一臂之力,围绕“汉服+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许多地方正在积极开发一系列以汉服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和产品。

张钦认为,要充分发挥西安高校云集、人才富集的地理禀赋,进行汉服人才培养,是下个阶段的关键目标。设计领域人才的短缺是西安汉服发展的痛点。因此,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加强与高校、专业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既懂汉服文化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张钦认为,曹县作为产业集群地,早在2022年就和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成立了曹县汉服设计研究院。目前曹县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是学院派,另一边是汉服爱好者。西安应该向曹县学习,既要培养学院派掌握丰富的知识用于设计,也要注重汉服爱好者从市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快频次的产品迭代。这样,才能保证西安汉服第一城的地位不动摇。

美丽的汉服,从“小众”的爱好而走西安,成为西安旅游市场上的一抹亮色。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爱好者,正在让古城西安变得更加诗意盎然。抓住市场带来的机遇,把汉服体验消费热点城变为汉服生产制造热点城,是西安当下正在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课题,希望古都西安的文化魅力,能使汉服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速、提质,升级。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