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作者:白成官 2024-07-05 10:09:47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20240705101415693-44-7385b.jpg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延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伴随着滚滚延河水,超越时空界限,散发着永恒光芒。同年春天,一个叫李新安的洛川籍年轻人不远千里、历经波折,将200多株苹果树苗带回洛川,在广阔而深厚的黄土地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76年过去,在永乡镇阿寺村,李新安当年手栽的第一棵苹果树依旧吐露新芽、向阳而生,犹如一座巍巍丰碑见证着一种精神的沉淀与传承,一个产业的发展与勃兴以及几代果乡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考察时强调,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洛川76年的苹果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传承、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和历史写照,洛川干部群众正是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一步步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壮大、走向辉煌。

 

在产业发展中始终方向明确、目标坚定、矢志不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应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坚定方向、保持定力、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

20240705101415757-41-a1b05.jpg

李新安的雕像矗立在洛川县阿寺村的苹果起始园里

20240705101416022-65-03be0.jpg

阿寺村苹果果园

李新安被称为“陕北苹果之父”,他是最早在洛川种植苹果并从中受益的典型代表,也是极力倡导规模化种植苹果第一人。

1953年,李新安6.7亩果园挂果,他一跃成为全村最富有的人,李新安用实际行动敲开了致富大门,同时也为洛川未来的发展探索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向。1955年李新安给延安行署写了《关于苹果树在西北发展的前途》的建议,建议在延安专区大力发展苹果事业。同时李新安给省委写信,建议“将延安建设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著名的苹果专区”,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1959年8月,李新安给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寄去400斤不同品种的苹果,中办回信称,这在陕北高原是一个创举。随后,陕西省、延安地区把洛川规划为“苹果县”,并采纳了李新安建议,制定了发展延安苹果的长短期规划。1984年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时代背景下,老百姓结束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历史,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洛川县委、县政府锚定目标、审时度势、准确定位,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确立了“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发展苹果产业,强力推进苹果规模化建设。到2005年底,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成为陕西唯一的“一县一业”苹果示范县,真正实现了一县一业、一业脱贫、一业富民。

洛川苹果产业化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过反对和质疑,经历过挫折和迷茫,但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洛川干部群众矢志不移种植苹果、发展产业的决心和方向从未改变,那粒深埋黄土地的种子已悄然长成参天大树。


在产业发展中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中国共产党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这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共产党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促发展的根本要求。

洛川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曾有“陕北米粮之仓”之美誉,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都以种粮为生,在那个缺衣少食、“以粮为纲”的年代,要冲破传统束缚,改变原始的耕作方式,在未知领域寻找出路,无异于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不仅是种植业的变革,也是一场思想和精神的变革,需要足够的胆略、勇气和智慧。

1947年,李新安在绝大多数亲朋邻里的质疑和反对声中,将他人眼中的“干柴棍儿”栽植在自家的六亩七分地里,一同扎根黄土地里的还有他一生将为之奋斗的事业。李新安善于学习、敢于创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农民科学家”,在阿寺村他建成了陕北第一个苹果苗木繁育场,精心培养出大量优质树苗,先后为陕北和渭北地区输出数以万计的苹果树苗;他总结出适合当地气候自然条件的3大主枝管理技术,改变了洛川传统果木自由生长、散栽怕风的弊端;他培育新品、养蜂授粉、改良土壤,用“农业八字方针”在实践中解决了苹果生产中的深层次问题。创新、开拓、拼搏、引领这些精神符号不仅体现在李新安身上,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大塬儿女的心里,并融入血液,转化为接续奋斗的红色基因和力量之源。

1990年至2010年,是洛川苹果技术革新、产业推广的爆发期和关键阶段,洛川县率先成立苹果推广科研中心,设立苹果产业管理局、洛川县苹果信息服务中心、洛川县植保站,筹建了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先后实施了苹果标准化管理、优果工程、“沃土工程”;大力推广果园架设防雹网技术、“大改形、强拉枝、有机肥、减密度”新4项技术,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推进了洛川苹果产业的升级换代和规模化发展。目前已累计建成17.6万亩矮化密植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和国家优质无公害苹果出口示范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40705101415947-58-ce70e.jpg

洛川苹果喜获丰收

新的历史时期,洛川县委、县政府直面挑战、敢想敢为,科学谋划、强力推进,启动实施了矮化密植、优化品种、改良土壤、科技赋能、园区带动、防灾减灾、品牌保护、健全组织等8项重点任务、30条具体措施,全力把洛川苹果打造成为全省、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持续为洛川苹果事业开拓新天地、续写新华章。


在产业发展中始终担当作为、为民谋利、初心不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方在。1955年,合作化后,李新安义无反顾将果园入社,为队上建了近300亩的连片果园。上世纪70年代,李新安的家乡阿寺村以第一个苹果园、第一个苹果致富村、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子、第一个用上电灯的村子、第一个住上两层楼房的大队部等创纪录的“九个第一”成为陕北有名的明星村。李新安的初心不仅仅是带领村民致富,而是要把洛川、延安建设成为苹果专县、专区,让洛川、陕北人民过上好日子。李新安的初心和目标也是历届洛川县委、县政府的初心和使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果业富民”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实现了打造苹果百亿的产业目标,苹果种植面积由最初引进的6.7亩发展到现在的53万亩,全县95%的农民从事苹果生产,农民收入的95%以上也来自于苹果,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苹果树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20240705101420495-94-ae52e.jpg

第十六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在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举办

20240705101420441-76-c5190.jpg

延安苹果研究院揭牌仪式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洛川县筹措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帮助贫困户新建果园、改造老果园、搭建防雹网等多项措施,让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发展了苹果产业,苹果收入占到贫困户总收入的90%以上。同时,在不适宜发展苹果产业的洛河峡谷区域,通过设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方式,支持贫困群众发展油葵、花椒、养蜂等特色种养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91%的果农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洛川也被评为省级全产业链发展典型县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苹果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如今,洛川县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围绕苹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延伸全产业链条,让小苹果映红乡村振兴路,挑起现代果业“金扁担”。

      

在产业发展中始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勉不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精神,是克勤克俭的高尚品德,也是推动发展、成就事业的不竭动力。

只有高小文化的李新安,在学习上达到了痴迷程度,白天繁重的劳动透支了他大量体力,却依然坚持每天半夜点灯看书,累得不行了,就用凉水洗洗头,或者到院子散散步,把睡意赶走后又继续看书。当时相关的技术类书籍主要翻译自苏联,面对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他努力克服文化上的先天差距,有不懂的汉字就查阅小学字典,虽极为吃力仍反复研读,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正是凭借这股敢吃苦、不服输、爱钻研的劲头,他依靠自己的理解和总结,编写出了《苹果栽培法》《关于苹果在西北发展的前途》等讲义,很多人找他“取经”,大家都亲切称他“土专家”“李教授”。在洛川苹果起步发展阶段,涌现出了王尚清、路张定、羽自翔、何耀西、王贵祥等一大批和李新安一样自学成才的“土专家”,他们都是洛川苹果的创业者、开拓者和领路人,在那个依然是铁犁牛耕、靠天吃饭的年代,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与命运抗争、向困难挑战,书写着勤勉不懈、自强不息的奋斗人生和创业传奇。

时至今日,对绝大多数果农而言,种植苹果依旧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的劳动,修剪、施肥、拉枝、梳花、套袋、打药、除草、卸袋每个大环节、每个小细节都决定了一年的收成,偷不成懒也马虎不得,四季轮回、周而复始。洛川人民看待苹果犹如自己的孩子,用心培育、精心呵护、从不懈怠,虽然充满艰辛但乐在其中,他们勤劳坚韧、自强不息,在艰苦的创业中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奋斗创造幸福。

20240705101420550-78-06309.jpg

洛川县一家果业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手机进行直播带货

20240705101420507-15-65973.jpg

工作人员在洛川县一家果业企业打包苹果

苹果带给洛川人民的不仅是荣誉、是财富,更是一种精神,76年的产业发展历程,既是天赋异禀的加持,更是锲而不舍的努力。洛川苹果经历了艰难引进、普及推广、基地建设、规模扩张、技术革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转型升级等阶段,一路走来,虽然充满着困苦与艰辛,流淌着心血与汗水,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依然能够初心不改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伟大业绩、创造辉煌成就,依靠的正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就是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

未来,延安精神所闪耀出的伟大时代价值,将继续指引洛川苹果产业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刘艺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