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你同行 “遇”见美好——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在榆见闻

作者:谢安发 2024-06-06 16:32:33 来源:榆林日报

6月2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主办的“机遇中国看陕西——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在榆林拉开序幕。

IMG_256 

随后的两天内,来自16个国家的18位驻华外交官相聚榆林,以外交官的视角,了解以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榆林经验”,发掘各国与中国在多领域合作的机遇,并感知中国古代边塞文化、民间艺术、历史遗迹所呈现的史脉与传衍,解锁机遇中国的“榆林密码”。

步履不停,用心感受,一个底蕴厚重、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榆林展现在驻华外交官面前。

 

“碳”寻能化发展新路径

榆林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的底气何来?带着这样的问题,外交官们开始了探访之旅。

“这些产品都是从煤炭中提炼出来的吗?”“一吨煤炭能转化成多少这样的煤化工产品?”6月3日上午,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煤化工产品的展示台旁,驻华外交官们和现场工作人员围绕台上的“白色”物品展开了积极交流,言语间充满好奇。

“津巴布韦也在寻找新的生产煤炭能源的方式,并寻求合作伙伴,用以持续性的能源生产与利用,在榆林,我们看到了传统能源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可能。”津巴布韦共和国参赞葛瑞凯·喀什缇库表示,煤产品的工业产业链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榆神协合光伏电站,一块块光伏板随着地势起伏延绵,大地仿佛穿上了一件件亮片新衣,熠熠夺目。驻足其旁,驻华外交官们实地解码绿色能源的创新模式。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处于很高的水平,布基纳法索现在正面临电力和能源方面的挑战,所以中国将是我们发展新能源优先考虑的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的技术和创新,改善布基纳法索现在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来自布基纳法索的一等秘书萨瓦多戈·博纳旺蒂说。

 

触摸历“石”文明脉搏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在神木市高家堡镇,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黄土梁峁上,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规模宏大的石头城——石峁遗址,历经风雪洗礼,依旧岿然耸立。

6月3日,驻华外交官们来到石峁遗址和石峁博物馆,现场感受数千年前的“中华古国·文明王都”。

石峁遗址以皇城台为核心,内外城环套结构布局,再通过墙体上的城门、瓮城、角台、马面等防御性建筑层层设防。石峁古城城防一体的设计理念和体现等级制度的建筑思想,不仅展示出石峁社会的发展状态,彰显出石峁先民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为后世都城营建开创了先河。石峁遗址展现出的文明程度,给参观的驻华外交官们带来惊喜。

在石峁博物馆,博物馆内高耸的神面立柱石雕外观呈圆柱体,正反面各采用浮雕技法雕刻一个神面,充满神秘色彩,吸引着外交官们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很幸运可以了解到关于很久之前中国历史的一些事情。”马拉维共和国参赞弗莱德里克·马利里参观后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很长历史的国家,这次的活动让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来到陕西榆林,来到石峁博物馆,能更多地了解中国,也希望中国人民多了解和认识非洲国家,实现文明的交流和共建。

 

感受民歌民俗魅力

“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到弯里呀……”6月4日上午,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内,驻华外交官们边走边听,一路体验,被陕北民歌所吸引。

几内亚共和国一等秘书卡巴·依帕玛·森昆说:“十分荣幸能够来这里感受榆林的文化,真的很丰富,也很有意义。”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的文化符号,饱含着陕北人的精神基因,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陕北民歌博物馆内,每一处展陈都是一个音符,每一个物件都是一部鲜活的民歌史册。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手稿,古老的乐器,无不讲述着陕北民歌如何从黄土里破土而出,又怎样历经风雨洗礼,化作永恒的旋律。

踏入其内,从解说员到每个角落的员工,都有一副好嗓子,他们说唱就唱,犹如置身于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音乐殿堂,激昂高亢的信天游、婉转悠扬的兰花花、质朴热烈的打夯歌……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回荡在博物馆里。

布基纳法索文化随员帕仑福·尼法布罗认为,这里的很多音乐都代表着爱情、劳动和勇敢,我们都要从过去汲取能量,然后走向未来,要学会去传承过去的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刘艺宁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