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搅团王:尚耀辉

——杨凌稷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尚耀辉小记

作者:董彦明 2024-04-28 09:25:49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我,对玉米面做成的无论是馍饼还是搅团天然地拒绝。因为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玉米面给自己的肠胃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做酸记忆,所以,我一生非常不喜欢吃包谷糁子和玉米面馍,更不喜欢吃所谓的搅团。

但自从品尝了杨凌农科城搅团大王尚耀辉机器制作的搅团后,更新了我的观念。劲道美味油光发亮的搅团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特别是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料汁,真是一种人间美味。每当想起那碗金灿灿香喷喷的玉米面搅团时,便不由就会想起中国农科城里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陕西餐饮营养协会“最佳厨艺创新奖”获得者杨凌稷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尚耀辉和他的“搅团经”。

认识尚耀辉很偶然,他人胖,又喜气盈盈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人一定是一个做事可靠并和蔼可亲的好兄弟。果不其然,短暂的聊天印证了我的猜测。他介绍说他是做搅团的,并执意邀请我们当天中午就要去他的搅团工厂吃搅团。由于中午事多不能前往,我答应他择日一定去参观学习,这才作罢。不几日,我便驱车来到位于陕西杨凌农科城西端五泉镇的“搅团王国”稷香源农业科技公司,真正见识了一回千年关中美食搅团是怎样从灶台走进了现代工业精细制作的新时代。

我边参观,尚耀辉边给我讲他的“搅团经”。尚耀辉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常想岐山人把擀面皮抽真空后卖到了国外,一年能卖一个亿,汉中人把热米皮店开到了全中国,难道咱们关中的搅团就只能在自个家里的灶台前转圈圈吗?于是他便萌发了研发关中搅团并把它推向全国的工业化创业之路。

在2017年初春,尚耀辉走上了他艰难的搅团创业之路。他边做边学,边学边完善,自己探索,也学习他人。有一次,他在陕西麟游县九成宫旅游点看到一个搅团摊点每天早早就卖完收摊了。他问摊主有啥秘笈,摊主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告诉他:我们麟游县的包谷日照好、生长期长,玉米面品质好,做出的搅团自然从色泽或口感都既好看又好吃。他豁然开朗,食品好食材是关键,怪不得人们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他便选取麟游县优质玉米为原料再创新。之后他又到山西省吕梁市实地考察了山西碗团的制作工艺,当他看到一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小众食品一年也有7000—8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时,他想,搅团作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北地区广受喜爱的民间美食,在全国却没有一个企业开展工厂化生产时,就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搅团工业制作研发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由于经验不足,他做的搅团时好时不好。他先用玉米面做,但做出的产品和传统手工搅团没有多大区别,质量平平,口感无奇,色泽一般。真是创业艰难百事多,有时出了质量问题,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经过反复思索,他又想起麟游县九成宫搅团摊主的话——“面质好”。他当机立断,在原材料的取舍上下功夫才是出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的指导下,他选用玉米最精华的部分做原料,即包谷去皮去淀粉后的糁子。这样,50公斤玉米去皮去淀粉后只能产出一半包谷糁子,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但为了高质量,也只能这么干了。

那么如何让包谷糁子变成香喷喷的搅团呢?他想到了汉中热米皮和乾县豆腐脑的磨浆制作工艺。真是脑洞一开天地宽,说干就干。买设备、改工艺、调温度,一切的一切从头再来。经过将糁子浸泡、磨浆、热化、熟化,在搅拌机一分钟2800转的搅转下,在近220度的高温瞬间熟化后,经过抽真空热包装成型等工艺,一盒盒香喷喷的玉米面搅团便呈现在了生产线的终端。

尚耀辉一口气讲完了他的“搅团经”,但又有谁懂得他这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酸甜苦辣呢?作为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家庭传统小吃,一旦上了生产线,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刚开始,搅团做是做出来了,作为食品,特别是工业化生产的熟食,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一个保质期的问题。保质期几乎困扰了他近两年的时间。因为,夏天熟食不到2-3天,冬天不到一周卖不完就变质了。2019年5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王敏教授的悉心帮助下,经过精密仪器科学检测,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王敏给出了“围绕生产环境和工艺缺陷进行综合整治”的治理方案。这改变了之前采用“凉包装”的方法。因为凉搅团好吃,所以他们一开始就采取了将搅团放凉才包装。岂不知这种包装即使采取抽真空的办法,也难免有微生物被包在其中,时间久了很难保证内部不发酵变质,所以出现食品变质的问题就是必然了。

尚耀辉讲道,为此,他用七八吨的玉米做了实验,有几吨设备改了换、换了改,卖了废不锈钢。后来,在西农大老师的分析指导下,一是对生产车间进行了无菌改造,增设了消杀菌设备,二是将原来的“冷包装”工艺修改为“抽真空热包装”工艺,因为这样的工艺在近220度的高温下就彻底杜绝了细菌进入真空包装盒内的可能。尚耀辉自豪地说,他为此还准备申报几项国家实用专利技术呢。在我和他的交谈中,他简直就是一个生物学家,他在“打搅团”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领域里什么“酸碱失调”“荞麦的含糖量”“荞麦外壳的花青素保存法”,防衰老,抗癌等等他能倒背如流。

2022年的农高会过后,他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加工生产。此时,他在开发荞麦搅团和凉粉的过程中,把他对荞麦的知识运用到了极致。当他得知荞麦外皮是饱含花青素的主要部位后,他采取了与打搅团同样的生产工艺开发出了荞麦凉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供不应求。他的这种工艺比陕北人“采用吊包技术”生产“碗饦”的方法就更进了一步,因为吊包的结果是把荞麦富含“花青素”的部分当成所谓的“渣”给隔离倒掉了,而他的磨浆工艺则全部保留了可贵的花青素成分,真真正正把荞麦做成了健康食品。

如今的“尚胖胖牌”杂粮搅团和凉粉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抢手货,其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了“2024陕西3.15晚会放心消费案例示范单位”称号,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三秦名优土特产金奖”,尚耀辉本人荣获“陕西餐饮营养协会最佳厨艺创新奖”等等。每天8000盒的生产量远销西安、兰州、银川和乌鲁木齐,年产值过1000万已不是梦想了,如今的尚耀辉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继续改进技术,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和规模化经营,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在采访结束时,他一再叮嘱我一定要写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王云阳,王敏,杨保卫等老师的名字,是他们在他最困难的时刻给了他鼓励和帮助,使他度过了难关,走向了新生,是他们的技术救活了他的搅团事业。

(作者简介:董彦明,西安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校外合作导师、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