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凌云 2024-03-01 11:15:47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神木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以神木为中心的神府革命根据地是陕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土地孕育了神木企业家打破陈规、敢于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从发展的背景机遇、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所取得巨大成就等方面,回顾了神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总结了神木市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在艰难创业、成长壮大、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等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阐述了新时代、新阶段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动神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神木市民营经济的艰难创业堪称一部史诗。改革开放的风雨洗礼、市场经济的风云激荡,神木市民营企业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创业、经过一次次生存考验与发展探求,历经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锤炼,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砥砺前行、成长壮大,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产生了恒源、龙华、天元、北元、三江、富油、联众、来喜、东源、五洲、四海、精原等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他们的发展历程是神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他们书写了民营经济的“神木样板”,他们创造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光辉业绩,撑起了神木经济发展的一片蓝天。经过40多年的发展,神木市民营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最佳活力和最强实力,是神木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原动力。

2022年,陕西省榆林神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1.47亿元,位居全国第八,这是神木第15次入选全国百强县。2022年神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跃上3000亿元台阶,达到3863.01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950.46亿元,同比增长87.4%;财政收入实现了超同期、超预期、超历史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关键就在于民营企业不断发展的创造力、创新力以及生产活力。

2022年底,神木全市共有“五上”企业843户,其中规上工业353户。个体工商户5.16万户,私营企业1.96万户,企业从业人员达20万人,非公经济增加值754.34亿元,占GDP比重33.8%。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74亿元,对全市的贡献率达到54%。

一、神木市民营经济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神木市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和神府煤田大开发的产物。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以《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为题,宣告神府煤田的探明。1986年6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速神府煤田开发的决定》,并列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项目。1998年7月,原国家计委批复《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奠定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雏形。同年,榆林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开启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神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神府煤田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确定了以煤炭为龙头的工业强县之路,围绕煤炭的开发、外运、转化、升级,民营经济走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由低质到高端、由低成本向高附加值的发展历程,成为神木市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在农民增收、社会就业、社会稳定以及推动神木经济跨越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观神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创业起步、快速发展、优化升级、转型创新、产业集群五个阶段。

创业起步阶段(1984年—1990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神府煤田的开发,对神木发展具有重大转折意义,揭开了神木大发展、大变革的序幕。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神木确定了“以煤致富,振兴神木”为宗旨的发展方针。从此,神木走上了以煤炭为龙头的工业强县之路——从发现到开发、从开发到运销、从运销到转化,因煤而产生的配套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了电力、交通、建材、机械、冶金等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与此同时,酒店服务、汽车修理、广告制作、服装批发、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行业也已全面铺开。

80年代后期,在完成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后,一批有胆识、有实力的个体工商户开始办厂。当时煤炭企业为了摆脱原煤市场低迷、外运困难的局面,开始尝试土法炼焦,这种简单的转化缓解了当时煤炭滞销的局面,也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于是神木县域内迅速掀起了“全民炼焦”的热潮,出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景象,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小焦化厂迅速崛起。

这一时期,产业链多在挖煤、炼焦、炼铁等行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没有产业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经营形式为户办、村办、乡办、联户办,即所谓的四轮驱动。1990年,神木第一产业增加值0.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69亿元。代表性企业有:刘龙昌承办的沙沟峁煤矿、韩恩玉承办的柳沟煤矿。

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1999年)。神府煤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为神木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煤炭开采、运销中获得第一桶金的许多民营老板,看到了办厂的高额利润,由此出现了小火电、小电石、小焦化、小铁合金、小兰炭等被称为“五小”的煤化工企业,以煤为基的神木经济步入大转化时期,开始了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

1993年,陕西恒源煤电集团以煤炭开采销售起步,后创办小铁厂,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1999年率先建成当时神木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机焦厂,走出资源就地转化、高附加值一体化生产第一步,成为榆林乃至陕西发展乡镇企业的典型,该公司负责人孙俊良成为当时极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

截至1999年,神木民营企业发展到809户,企业产值达到22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形成了县域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优化升级阶段(2000年—2005年)。进入21世纪,神木县抓住国家能源战略政策机遇,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陆续出台《关于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外来客商投资的若干规定》,从政策方面优化发展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推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神木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契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统一规划了锦界、上石拉沟2个载能工业集中区和燕家塔、神树塔等8个焦化工业集中区,逐步走向了“围绕煤、延伸煤、跳出煤”的发展战略,一批规划合理、装备优良、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大型能源化工类项目开始落地生根,以煤干馏技术为起点的兰炭、电石、尾气发电、聚氯乙烯等传统煤化工产业开始形成集群发展模式。

这一时期,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数量为1106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1家,民营企业约占全市总数的90%以上,个体工商户8558家,民营企业对县级财政的贡献率达70%以上,从业人数10万人以上。

这一时期,代表性企业有:恒源煤电、龙华煤电、三江焦化、北元化工。企业家代表有:孙俊良、高忠厚、尚文智、王凤军。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刘越凡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