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汉阴县委书记刘飞霞在全省数字乡村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网上政务、远程医疗、直播带货、智慧旅游、数字农业、数字校园……这些曾经和乡村距离很远的数字化、信息化科技手段,如今已经融入陕西省汉阴县乡村生活的每个场景,在乡村治理、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等方面频频发力,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汉阴县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助力该县走上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成为陕西省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典范。
近年来,陕西省汉阴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及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为契机,聚焦“三农”领域推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改善乡村发展条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筑牢基础 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座
俗话说“砌墙先打基”。汉阴县将筑牢基层基础放在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数据等资源要素,优化升级网络覆盖和信息物资流通站点建设,不断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基层基础。
高点位深谋力推。汉阴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数字时代的发展大势,坚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责任组长的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汉阴县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统筹安排重点工作任务,确定1个数字乡村示范镇、11个示范村、17个示范基地和17个重点示范项目。
强化资金支持,统筹各级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协调好中央和省级帮扶、巩固衔接、苏陕协作和县本级财政资金,纳入数字乡村专项资金实行条块管理,县财政累计投入2104.78万元用于数字乡村建设。
强化人才保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相结合,建设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县里组织人员参加杭州数字乡村建设专题研修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50人数字乡村高级研修班,邀请专家来县上专题辅导,开展“巾帼直播”等乡村电商培训班,下沉指导300余人。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合作,建立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建设“候鸟人才”、“归雁人才”工作室。设置数字人才绿色通道,利用高校科研机构提供职业技能指导,强化农村数字专业人才储备。
高标准集数融智。为解决数据流通不畅现实难题,汉阴县多措并举打破壁垒,推动数据流通利用。一方面,打通公共数据通道,开发建设“数字汉阴”大数据中心和PC端、移动端应用程序,梳理全县53个部门400余个信息化业务系统,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设区域数据资源库;另一方面,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汇集,对各个领域的涉农数据进行整合,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目前已对全县54个涉农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按照“1+6+N”模式,建成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
高效率筑基建网。汉阴县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满格信号”工程,建成各类基站1527个,县城、川道和山区各镇重点部位实现5G信号覆盖。实施千兆入村、百兆入户行动,加大偏远镇村光纤接入力度,铺设光缆10000余千米,141个行政村全部通达光纤,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4%以上。完善县、镇、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推进月河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深化镇村两级电商服务站、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邮政代办点等站点融合建设,镇级站点覆盖率100%,村级业务覆盖率90%以上。
数实融合 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效
推动数字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汉阴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销售流通等全过程进行赋能,积极培育“数字+文化”、“数字+旅游”等新产业形态,真正实现管理“上云端”、卖货“不见面”、旅游“更方便”。
特色农业展新貌。汉阴是典型的陕南山区县,耕作方式传统,整体效益偏低。县委、县政府坚持用数字手段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以建设安康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汉阴核心区为牵引,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大力发展“数字菜园”“数字茶园”“数字果园”“数字渔业”等,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特别是围绕猕猴桃全产业链数字化,引进“点点帮农”入驻平台,建成猕猴桃大数据服务中心1个、猕猴桃数字果园7个,荣获国家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县。涧池七叶莲农业科技公司建成智慧蔬菜基地2个,实现水肥一体、自动监测、远程控制等全程手机端和PC端智能管理,去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
农村电商创新高。汉阴素有油菜花乡、富硒之乡、陕菜之乡、书法之乡的美誉,但长期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响难以更好发展。为打破“美酒也怕巷子深”困局,汉阴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努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一方面,依托富硒资源和书画文化,成立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公司,大力培育富硒食品、书法文创、跨境电商等电商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依托“三沈”文化,制定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吸引大批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大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目前,全县共有电商主体65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10家,培育出“笔耕智库”“淇淇文化”等新型市场主体15家,“人文汉阴”“汉阴猕猴桃”“笨笨七”等农产品电商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额已达7.01亿元,汉阴县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县”。
生态旅游育新机。汉阴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该县用数字手段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开拓生态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开发“锦绣汉阴”微信小程序,实现汉阴旅游信息发布以及游客吃、住、行、游、娱、购、查等线上一体化服务功能,全县2A级以上景区实现WiFi和视频监控全覆盖,3A级以上景区数据全部接入省市智慧旅游平台,同时利用省市平台发布汉阴旅游精品线路和秀美风光,智慧旅游建设让更多人了解汉阴、喜欢汉阴,到汉阴旅游观光。
高效供给 增强信息便民惠民能力
数字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该县从群众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出发,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础设施智能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聚焦农村水、路等领域,大力推进“智慧水务”、“智慧交通”等建设,分别建成水务监控管网缴费智慧平台、四好农村公路智能养护平台和手机APP,大大提升了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水平,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达到95%,政企合资的丰水源水务科技公司2022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农村公路建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这一做法荣获“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奖”。
民生服务便利化。为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该县围绕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对上链接50余家三甲医院,对下同10个镇卫生院建立远程协作关系,建成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远程医疗镇级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开展远程会诊52000余例,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65%患者首诊在基层。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为全县农村中小学接入光纤宽带,50所乡村中小学建成多媒体交互系统,“三个课堂”实现县域覆盖,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广电子社保卡普及应用,全县电子社保卡签发数超过13万人,占比全县社保卡总数的40%。
乡村治理信息化。围绕“村里的事怎么办”,成立安康市首家社会治理智能科技公司,研发建成“321”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对县情基础数据进行全域采集、整理,建立社会治理动态数据库,各镇、村建立“321”信息中心,网格员配发专用手机,与县“321”大数据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县、镇、村三级实时同步,已线上处理群众各类诉求3000余起。配套开发“321”民情在线微信公众号,方便群众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将各类诉求信息上传,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收集群众各类诉求意见1万余条,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得到全面提升。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汉阴县坚持以数实融合为主线,高点位布局,强措施保障,推动农村网络基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基层社会治理等取得新突破。该县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从贴近群众需求精准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和汇聚利用、探索信息惠农新模式,提升农村数字素养和数字人才支撑,以及强化部门协同和主体联动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有益借鉴。
图片来源: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