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商洛经验

——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纪实

作者:邓继平 吴延蓉 2023-12-29 10:33:08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商洛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79年4月,1984年8月对外开诊,2011年12月被命名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22年12月整体搬迁,2023年10月,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建院44年来,医院蹒跚前行,2018年起逐步摆脱发展困境。近两年来,医院发展迅猛,迎来历史机遇,尤其是2022年底整体搬迁后,医院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9.5亩扩大到42.5亩,总建筑面积由2.43万平方米扩大到6.1万平方米;学科规模由15个病区32个临床医技科室,增加到33个病区56个临床医技科室;床位数由509张扩大到910张;职工总数由602人增加到1051人,迅速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和中医优势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目前,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质控中心6个、诊疗中心10个,拥有高级职称118人,硕士研究生60人。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陕西省名中医2人,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6人,商洛市首届“名医”“名老中医”“名中医”等16人,有具备教师资质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51人,有北京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外聘高级战略管理顾问5人,有西京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外聘专家团队5个,外聘专家33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国家名中医3人,陕西省名中医19人,博士研究生6人。

2020年以来,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始终排名位居全省12家市级公立中医医院中间位次。2022年在艾力彼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中,首次入围全国中医医院500强,排名第298位。连续五年荣获市直卫生健康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近几年,商洛市中医医院不断自我革新、飞速发展,接连取得自我突破,坚持“挖潜力、补短板,扩规模、上水平”,构建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多项业务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秦岭深处探索出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商洛经验。

聚贤纳才打出人才队伍建设“组合拳”

人才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一直以来,商洛市中医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兴院”战略,打出人才队伍建设“组合拳”,坚持高端人才集聚与科研技术创新同频共振,人才团队引育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挖掘优势服务人才,敢于突破支持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擘画了一幅“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新蓝图。

医院确立了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战略方针,细化各层次人才引育若干措施,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商洛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王洪涛告诉笔者,该院借助搬迁的历史机遇,精准引才,补足专业空白,强化学科建设,先后新建、分设组建临床科室17个,专业设置日益齐全,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针对新建、规范化建设科室需求,定岗、定专业招聘人才230余名。通过“全职+柔性”引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有效提升诊疗服务水平,畅通带教、尤其是中医师徒传授的渠道,效果显著。通过大学生校园招聘等方式,高质量招录专业人才。仅2023年,先后参加校园招聘会三次,招录硕士研究生22名,本科生71名,极大夯实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

该医院在整体搬迁后,积极聚贤纳才,打造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深化人才引进、培训交流、产学研合作,与西安市中医院签订三同合作协议,并与多家省内外医疗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交流,近两年间,选送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27人,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7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光有满腔热血不行,还要从机制上加持。”王洪涛书记告诉笔者,该院在自身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做好柔性引进人才的通勤、住宿等保障工作;落实硕士研究生住房补贴,安家费足额、及时发放;暂未办理编制手续的研究生、本科生参照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核定薪酬;暂未定岗的人员,研究生当月、本科生三个月后即可享受绩效。同时,积极主动为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创新、落户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人才选育用留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该院持续抓好各类卫技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工作,做到培训、考核、整改闭环式管理,有力夯实了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开办“西学中”培训班,以适宜性技术为主开展培训,有效提升医院临床专业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

截至2023年11月底,商洛市中医医院在职职工899人,其中各类卫生专技人员790人,占职工总数的87.7%。其中,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8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0人;本科学历658人。2022、2023年,正高职称同比增长55%,副高职称同比增长65%,呈现逐年大步增长态势。

多措并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筑巢引凤”让高层次人才“展才华、显身手”,“激发动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商洛市中医医院多措并举,壮大了医院人才队伍,优化了人员结构,走出了一条见效快、有特色、强学科的发展之路。

一方面,该院补齐了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血液透析中心等学科短板,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医院临床科室达46个,其中18个内科、5个外科、4个骨科以及妇科、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整形美容科、急诊科、皮肤科、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介入科等,医技科室10个。

另一方面,该院不断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建设了雷忠义国医大师工作室、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工作室、商洛郭氏内科流派工作室、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工作室、陕西省名中医工作室等。精心选拔政治过硬、专业基础扎实、有志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学术传承人10名,跟师学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此外,该院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仅仅两年时间,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62项,开展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胃肠镜等微创治疗,手术量较上年增长119.68%,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增长180%。开发院内制剂3种,协定方6种,申报科研项目16项,发表论文65篇,收集民间验方31种,学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救治能力持续增强。

之所以取得以上成绩,得益于医院学科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王洪涛书记告诉笔者,该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6个管理组织,院长和科室负责人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定年度计划,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健全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并组织实施持续改进。

此外,该院建立了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了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实行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授权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修订了《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近几年,各科申报新技术新项目33项。医院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严格执行检验、放射、B超、病理质量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工作制度和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和控制,强化各类围手术期管理。

传承创新强化中医药特色能力建设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在王洪涛书记看来,中医药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

主动引进名医,积极培育骨干人才。医院建设了名医馆,建成了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省名中医工作室11个,省市级中医流派工作室2个,市级专家工作站1个,聘请了10余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固定时间来院坐诊,常态化开展师带徒和中医学术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培养中医药学术传承人8名,全国、省级中医骨干人才6人,全省西学中骨干人才2人,全省优秀中医药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3人,医院的中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先后获批“省名中医”2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1人,获批省级中医科研项目11项,开发院内制剂3个,中医特色优势日益明显。

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该院引进了北京同仁堂道地中药材,建设了商洛市首个同仁堂精品中药房,开展高端中药服务。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中药房和煎药房,提供包括西药、中成药、普通中药、精品中药、颗粒剂、院内制剂、膏方等7种药品服务,延伸了服务链条,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用药需求。

该院始终强化中医药特色能力建设。目前,医院有中医诊疗设备14类84种,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62种。全院各临床科室制定了102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手术科室均制定了3种以上常见病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102个病种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出径率达90%以上。建立中医特色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在病区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医院“治未病”科成为国家重点专科,康复科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省级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老年病科被确定为市级“标准化老年医学科”建设单位。

近五年来,该院“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及“中医为主的住院患者比例”均稳步上升。初步实现了“看得见中医元素、闻得见中药味道、每天有名中医坐诊”。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