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模式滚滚而来,人们习惯了拿出手机轻点屏幕,一切便应召而来。以前遍布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店越来越少,他们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彰显着城市发展活力,也承载着城市烟火气和人情味,那些小店如今以怎样的姿态挺立着?本报带您一探究竟。
提起为什么不上网销售,冬姐对记者笑了:我不喜欢在网上做生意,一手点击交钱,一手点击发货,整个过程冷冰冰的,不带一丝温度。
冬姐做外贸家居、服装已经二十多年了。她大学是学纺织的,毕业后在一家合资公司工作。九十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男朋友发现了一批外贸毛衣货源,看着那些积压在仓库的手织羊毛毛衣,想不通质量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积压。他们把全部毛衣拿下,在东大街附近租了两节柜台,开始业余练摊儿。也许是冬姐介绍得专业,也许是这批货的确与众不同,毛衣很快销售一空。货卖完了,柜台租期还未到,她又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批花衬衫卖,很快又卖完了。
自己喜欢的事儿比工作带来的回报还丰厚,这让冬姐有点动心,索性辞了工作出来干。
用心带给顾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又一次机缘巧合,冬姐得知山东青岛某外贸抽纱公司积压了一大批出口欧洲的床品、软装等货品,她和姐姐立即赶往青岛。当看到那些素白床品上精致的刺绣、蕾丝,她像是捡到了宝,她和姐姐决定把该公司的这些货一点点吃下。外贸抽纱公司经理一面为这些货有了下家窃喜,终于能给职工发工资了;一面又为这姐俩担忧,这些本应销往欧洲的货品,和国内审美差异很大,怎么可能在国内有市场。
60公斤一包的货比女孩子的体重还重,为了省钱,姐妹俩竟自己装卸,一卡车40件货没有找任何人帮忙。“二十几岁的年纪一点也不觉得苦,拥有那么多那么美的货,怎么可能会觉得苦。”
因为那些床品、桌布等布艺尺寸都比较大,很难在柜台上展示,姐俩一咬牙开了一间外贸商品店,虽然面积不大,但满满装着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安人的消费观念还是以实用为主,那些素白的床品很多顾客都觉得颜色不耐脏、面料不耐洗。冬姐拿着时尚杂志,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介绍欧洲居室的风格。一幅2.6米布满精致刺绣的长桌布,本应是西方长餐台上用的,顾客很喜欢却不知能做什么用,冬姐告诉她做窗帘非常棒;还有很大幅的镂空花朵面料,冬姐告诉顾客可以用纯色棉布打底做被套……顾客买回去的货品经她指点重新加工成独一无二的家居用品,惊艳了时光。很多顾客因此和冬姐成了朋友,时不时都会到她店里和她聊聊,顺便看看能不能淘到宝藏商品。“她卖出的不只是商品,还介绍给我们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跟随冬姐二十多年的老顾客伍女士说。
回忆起西安—青岛的一次次往返,冬姐至今记忆犹新。飘着鹅毛大雪的清晨,等车的姐俩相依在商场门口甜睡;下乡收齐货找不到车,不得已雇了老乡拉牲畜的车子在路上颠簸……
记者问起出身大学教授家庭的女大学生为啥要吃这份苦,冬姐笑笑,就是喜欢那种生活,那种能带来美好感受的生活。
青岛那家外贸公司的经理来西安出差的时候,专门跑到冬姐的店里,看看姐妹俩用什么魔力把他们无法处置的库存都清空了。
“我好像天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
后来,冬姐的外贸店里开始经销外贸服装,顾客更多了,在西安一度开到四个店,店员几十名。顾客盈门的秘诀除了价位合适,质量好之外,最重要的是冬姐独特的审美眼光。“我好像天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冬姐骄傲地说,“不论去哪里进货,我总能发现一些独特的东西。我特别喜欢帮顾客搭配衣服,看到他们按我的思路换装后像变了一个人我就特别开心,哪怕不买也没关系。”
现在,冬姐曾经的四个店又回归到一个店,店面租金高是一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精力顾不过来,货源也跟不上。外贸商品大部分是尾单,没有大规模的货源,卖完就没有了。店开得多了,自己去每个店的时间也有限,不能充分和顾客沟通。“其实,很多人的美商亟待提升,我希望能在做生意的同时多和顾客沟通,能以一己之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标准,能配得上西安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准。”
留住线下店的温暖
冬姐的顾客量最高峰时曾有20多万,后来因为店址几经搬迁,流失了不少。即便现在只有一个店,冬姐仍然有5万多名忠实顾客。在电商经济热潮滚滚而来的时代,她也曾在网上试水。但因为货物有限,根本不等在网店发货,线下早已经卖完了,只好作罢。谈起电商,冬姐说她不喜欢这种销售方式“太冰冷了,不带一点温度”。采访的间隙,不时有顾客进来跟冬姐打招呼,还有的带来自家做的美食送她。冬姐说,她喜欢这种和顾客相处的模式,当销售有了温度,生意也会变成生活。
“也许我的店没有那些网红店赚钱多,但我很满足,因为我收获的财富不仅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