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经报讯 (肖文)今日(11月3日)至5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陕西省政府指导,西安市委、市政府、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科协主办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举办。大会集学术交流、会议会展、科技招商、产业融通、国际合作等为一体,重点展示硬科技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项目和成果等,活动内容丰富。
硬科技·新质生产力
“硬科技创新大会”作为集聚硬科技资源、展示硬科技成果、凝聚硬科技共识、促进硬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浩介绍说: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突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邀请专家院士、企业家、投资家、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其他兄弟城市代表等嘉宾,开展交流合作。
大会期间举办1场大会开幕式、1场“双中心”建设主题论坛、5场平行论坛、5场专业论坛,共计12场活动。其中,5场平行论坛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论坛、外国专家座谈会、2023光子产业暨硬科技成果转化论坛、2023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论坛、第24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5场专业论坛为:2023数字经济“新基建”论坛、2023新能源与智能车高峰论坛、2023中国(西安)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中国(西安)网络安全元宇宙产业论坛、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孟浩表示,此次创新大会呈现和突出引领性、开放性、产业性三个特点。在突出引领性方面,本届大会组织举办“双中心”主题论坛,邀请高校和行业专家学者等代表参加,紧盯国家“双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就如何发挥西安科教资源优势,凝聚社会集体智慧等内容进行探讨,助力西安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同时,将发布《硬科技白皮书(2023)》等。
突出开放性方面,大会举办外国专家座谈会和留学人员座谈会,聚焦如何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进行讨论,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突出产业性方面,大会围绕提前布局和助推新兴产业发展,举办光子产业成果展、网络安全·元宇宙产业论坛、新能源与智能车高峰论坛等,签约一批光子产业战略合作计划,落地西安市先导产业创新中心集群等项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硬科技推动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硬科技大会及品牌影响力对赋能西安创新发展产生了哪些意义?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向记者表示:硬科技大会作为西安最具科技特色的盛会,重在搭平台、促产业、聚英才。大会先后发布了《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等研究成果和西安市科技创新系列政策,成立了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陕西)中心,设立了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和首家硬科技仲裁院,丹·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姚期智院士领衔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落地运行,近三年通过大会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00个。
西安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以“西安硬科技十大突破”为代表的多项技术成果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西部超导、铂力特、瑞联新材、华秦科技等一批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硬科技已成为推动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西安作为硬科技的原始策源地,加快构建完善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在硬科技城市科创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下,西安立足科创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创新动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成效。
李志军介绍,赋予西安创新发展的意义和变化,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意义首先是城市创新能力实现跃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排名由2021年第33位、到2022年第22位、再到2023年19位,连续跨越三个台阶,成功实现“三级跳”。
在企业创新主体持续强化方面,西安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三年共新增上市企业35家,总数达到104家,其中绝大多数是硬科技企业。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31家,同比增长46%,今年有望再创新高。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众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也是大会的意义和变化之一。西安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2881.3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今年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2283.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以来新增培育技术经理人1380名,总数达到2609名,组织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00余场,累计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约600项。
李志军表示,大会还使西安的科技机制首创成效显著变化。创新开展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模式,被纳入教育部典型经验组织推广。全国首创推出“技术交易信用贷”,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作为典型经验刊发。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功落地,融资规模8.27亿元,入选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以秦创原建设为支撑,促进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相关经验案例,被中央科技委向全国转发。
“四个高新”为引领高新区创建科技新城
西安高新区是获批的全国首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向记者介绍说,自2021年初启动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以来,西安高新区以“四个高新”建设为引领,实现了从推动科技产业化到更加注重创新策源,从融入经济主战场到更加主动支撑国家发展与安全,从建设科技园区到创建科技新城的转变。
三年来,全区GDP从2020年的2410.08亿元,迈上2022年的3104.2亿元,年均增速1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6%上升到近8%。
西安高新区以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了先进阿秒激光、高精度地基授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硬科技产品应用在“天宫、蛟龙、天眼、胖五、大飞机”等国之重器,以及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
以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成果转化模式,组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构建技术经理人“1+3”服务体系,开设企业创新积分制六大应用场景,破解了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
以科创企业五培工程壮大硬科技企业群体。高新区实施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打造千亩上市企业产业园。三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数量成倍增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12家、上市企业20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9家,科创板募资规模近100亿元,位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同时,高新区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三年来,累计建设硬科技产业项目174个、总投资达28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增速超30%,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多元化创新要素构筑开放包容创新环境。设立了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上市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争取国开行50亿元政策性贷款资金。探索形成“企业主导、市场培训、政府补贴”的人才供给模式。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平台,锻造一流营商环境。
杨华表示,今年,西安市获批建设“双中心”,西安高新区主动站位、率先发力,既鼓励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涌现了一批“硬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解决了国家“卡脖子”问题,相关技术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站在“双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新起点,坚持“又高又新”的发展使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创新主体在此融通汇集,让更多的硬科技成果在此应运而生,推进形成“双中心”硬科技示范,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