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陕西第一民企的蝶变之路

作者:秦沣 2023-09-28 13:29:54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隆基绿能凭借2022年实现1289.9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66位,也是陕西排名首位的民营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位列第105相比,隆基绿能今年的位次上升39名。而在前年,隆基绿能的排名则为176位,2020年,隆基绿能为283位。

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秉承“产品领先,高效运营,唯实协作,稳健经营”的经营方针,构筑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并坚持将创新作为企业成长的来源。

三雄聚首

2000年,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创办了隆基绿能的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主营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的开发、制造与销售。

初创的西安新盟更多是跌跌撞撞地探索,并不算顺利。2003年,李振国尝试了4个新的项目,但全都失败。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

“那时候公司是我和我爱人的公司,我爱人不参与公司经营,基本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很爽,但也意味着你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错误的决定也同样会被很快执行,你可能做了99件正确的事情,说不定有一件致命的错误,这个企业就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坍塌。”在后来的回忆中,李振国将这段失败归结于战略决策权缺乏制衡。

多年的曲折经历,让李振国明白一个道理:能力圈是有边界的。

李振国本人常年活跃在研发和生产一线,对技术有先天嗅觉,但公司战略、组织架构、流程管理等一个现代企业必备的各种要素如何整合,并非他所擅长。

这时,他想起了曾经的同学挚友——钟宝申。

2006年初,钟宝申在马来西亚拜访客户时,接到了老同学李振国的电话。

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光伏行业的电话。

李振国在电话里和钟宝申谈了光伏行业发展的前景,谈到他想到海外购买一批二手单晶炉。电话中二人意犹未尽,约定回国面聊。

李振国表现出当时企业家罕有的胸襟与气魄:将钟宝申推上董事长座位,自己则出任总裁。

在公司里,李振国的精力主要在开发与维护重要市场客户,和公司重大事项决策;钟宝申则负责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等。

而在此之前,他们兰州大学的另外一个同学李春安在2003年出资880万元投资了李振国的西安新盟,占股44%。随着钟宝申加入,三位老同学在毕业之后终又重聚。

值得一提的是,钟宝申之前创业的电磁设备公司,是钟宝申和李春安一起下海创办的,名字叫沈阳隆基。

2006年,西安新盟正式改名为隆基绿能。

押注单晶路线

三位老同学聚首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公司的技术路线问题。

刚进入光伏行业后,李振国选择的是单晶路线。但早2004年之后,市场的急速爆发引发光伏产业链上多个环节供应不足,相比单晶硅,多晶硅产品工艺简单、产能更容易快速扩张,逐渐受到市场青睐。2005年以后,国内主流组件企业均是多晶硅为主的企业。

在这一年,隆基绿能做出了其蝶变之路上的第二个重要抉择,坚持单晶硅的技术路线、专注擅长的领域,在点上形成突破、构建竞争力。

但对于当时的隆基绿能来讲,其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单晶硅的转换效率远大于多晶硅,但成本是一个问题。

那么,是否存在着某项技术,可以使单晶硅成本下降?

当时,无论单晶还是多晶,须将硅料切割成薄片,方能进行下一步电池的生产。

隆基绿能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众多技术中,降本最大的提升关键,在于绕开游离磨料砂浆、改用金刚线切割技术。

作为新型切割技术,相比于游离磨料砂浆,金刚石线切割具有速度快(4-5倍切割速度)、出片率高(多出15%-20%硅片)、环境污染小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金刚线切割技术应用在光伏上面,能够大幅降低硅片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光伏装机收益率,推动装机量相应增长。

但是,2014年以前,日企生产技术领先且产能较为集中,占据了全球金刚线大部分市场份额,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其产品售价也居高不下,每米售价约0.4-0.5美元,约合人民币3元/米。

隆基绿能相信,如果能实现国产化替代,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一定会降下来。于是2012年底,李振国和钟宝申便将应用金刚线切割技术提上了日程。在彼时整个行业用的都是砂浆切割技术的背景下,此举无疑是成王败寇的一步险棋。

彼时,国内金刚线的产业链极不完整,从金刚线到切割液、切割机,均处于空白状态。

为了培育金刚线供应商,隆基绿能必须去采购他们的设备与产品,并对他们的技术成长过程,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甚至会有利润损失,但如果不这么做,供应商肯定没法培育起来,公司在成本上也无法快速降低,这是相辅相成的。”钟宝申说。

据悉,当时钟宝申允许切片厂按照每年亏损4000万元的标准推广这项技术。

亏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不到6个月“打平”,降本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据专业机构测算,在采用金刚线切片后,国内整个光伏产业每年可节省成本约120亿元。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未来会节约更多成本。

陕西的另外一家民营企业,美畅股份在这一过程中也快速崛起,成为陕西民营上市公司中的优秀代表。

金刚石线切割工艺能大幅降低硅片制作过程中的非硅成本,从而在单晶切割领域得以快速渗透。2015年开始,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单晶派,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刚石线工艺。

2019年单晶硅片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2020年接近90%,全面碾压多晶硅片。

一体化布局

在隆基绿能蝶变的过程中,其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选择也是重要的推动力。

2012年,隆基的营收规模达到17.08亿元,但是几乎都依赖单晶硅片、硅棒业务。作为刚进入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过度依赖主营业务,也引发资本市场的担忧。

隆基绿能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2013年的财报中,除强调巩固硅片厂商的战略地位外,隆基绿能开始提出“寻找和培育分散战略风险的新业务”,多元化的念头开始萌芽。

2014年,隆基通过内生与外延并举的方式开启了一系列下游扩张。当年5月,控股子公司西安隆基清洁能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光伏电站建设及EPC业务;11月,在考察了多家企业之后,隆基决定收购浙江乐叶光伏85%的股权,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

2015年的财报上,隆基的战略规划已经呈现出硅片业务、组件业务、地面电站业务与分布式业务多层并举的态势。

延伸下游为隆基股份注入了重要的增长动力。2019年,国内单晶硅片市场占比首次超过多晶,达到约65%,隆基股份的营收规模随之突破300亿,较2015年增长450%。

至此,隆基股份的战略定位也悄然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全球领先的单晶硅片制造商”,转变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目前,隆基绿能已构建起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研发出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

继续蝶变?

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06GW,连续9年稳居全球单晶硅片出货量第一;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连续三年出货量和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646.52亿,二季度净利润超55亿元,创造了单季历史最佳业绩纪录。

在不久前,钟宝申在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对外透露,在接下来的5年-6年,BC类电池(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光伏电池)会成为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且未来公司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

而这底气,包括隆基绿能的一次又一次蝶变,是和其在研发方面的大规模投入是分不开的。自2012年上市至今,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自2021年以来,公司已经14次打破了不同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钟宝申表示,未来3年到5年,隆基绿能主要看重四个方面的新产品:晶硅方面的BC电池、叠层电池、氢能以及应用端BIPV。

这次押注BC电池,隆基绿能会再次给行业带来惊醒,会再次加速自己的蝶变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