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匠心强技艺 创新赋能结硕果

——记陕西省国防系统工人先锋号航天四院43所302车间钳工组

作者:文/行鹍鹏 邓继平 2023-09-08 11:34:23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近百种复合材料产品划线、打孔、攻丝、打磨……这些是302车间钳工组日常工作任务。面对庞杂的产品种类规格,以及高精度的航天产品型面尺寸指标要求,他们以匠心为本,以创新为翼,成功解决了一道道复杂结构件的加工难题。

航天四院43所302车间钳工组,主要承担航天复合材料制品的机加任务,共有职工17人。作为技能型班组,钳工组始终坚持技艺优先,立足一线、钻心实干,为航天产品高质量交付提供了保障。先后荣获所先进班组、四院金牌班组等荣誉,并于近期获评陕西省国防系统工人先锋号。

技艺创新 破解加工难题

“一套产品包含大小6个部件,最多的要在10多个型面打孔80多个,孔径尺寸不一,还面临操作空间小等多重困难。”在钳工组碳陶产品虽然尺寸不是最大的,但价值高、加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大家戏称为“在钻石上雕花”。研制初期,班组加工一套该产品至少需要2人花费1天时间。

面对新型碳陶产品紧迫的进度要求,班组一边生产一边研究摸索,以期短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如果有工装保证,就能节省大量测量定位时间。”“工装要选用轻质、硬度小的材料,防止划伤产品。”……大家进行头脑风暴,你一言我一语提着解决方案。最终,大家找来机加边角料,设计制作出近10种定位工装,让加工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当前,该型号进入了批生产阶段,如果前期没有创造出这些辅助工装,完成现在的任务量根本不可能。”班组长贾昭如是说。

以创新赋能生产的例子,在钳工组随处可见。如改进新型绝热套夹紧装置,通过改变装卸方向,实现了打孔的精准定位;制作非金属通用工装解决排屑难题,避免了胶皮撕裂及孔金属面划伤;制作“十字”划线水平工装,减少划线次数,确保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其中多项创新成果斩获所级“五小成果”、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项。

管理革新 深挖团队潜能

在人员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如何高质高效完成逐年增长的生产任务,是摆在钳工组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对此,班组从生产组织管理改革入手,一改原来一类产品人人参与的传统模式,按照产品类别将人员划分为4个专业小组。

“组建专业小组以来,每个小组工作种类减少了,专业化和熟练程度提升了,无形中缩短了调换工具、周转产品等生产辅助时间,小小的改进使得产能实现大提升。”贾昭介绍道。

在专业小组模式运行以来,各小组孰能生巧,创造出多项加工绝技绝招。在燃气舵整形小组,团队成员自制了10余种能够适应不同型面、不同空间的锉刀,且能够通过力度、角度的完美结合,快速整形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复杂型面,效率比以往提高50%以上。

此外,点火装置加工小组自主设计出“三角两刃”钻头,成功避免了打孔过程中橡胶绝热层破裂的风险;逃逸系统燃烧室修整装配小组,采用单体配合、整体修配的方式,有效保证了产品配合间隙尺寸要求。

在变革生产组织管理之外,班组也时常通过慰问职工家属、儿童节亲子游戏等人文关怀帮助员工释放压力、鼓舞斗志。班组还是该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主力,10多年来坚持为周边居民义务磨刀剪,在服务奉献他人中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团队战力。

匠心传承 锤炼过硬团队

在钳工组17人中80后青年就有14人,青年人多充满阳光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经验不足的短板。为了快速将青年培养成骨干,强化技艺传承,班组探索提出了“五步带徒法”,即我干你看—我干你也干—你讲我听—你干我评—适时放飞。

结合“五步带徒法”,班组利用一些较为复杂的产品搭建平台,由技师以上级人员带领班组中的主力培养对象,深度参与到产品研制生产中,对青年人进行一带一的培养、锻炼,帮助班组青年人员快速掌握新材料、新结构的加工理论知识,提升个人技能水平。

此外,班组利用所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院级技能培训班、国家级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青年技能人才。近两年班组有两名青年获得技师职称,两人成长为高级工。

“荣誉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复合材料因为材质特殊、结构复杂,钻孔、攻丝、修整等多个工序还只能凭借人工经验来保证加工质量,我想后续在自动化加工方式的应用上加大探索,争取早日实现自动化替代。”提到未来发展设想,贾昭这样说道。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