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帆起航“绒”入世界 榆林羊绒暖全球

作者:莫然 2023-09-08 10:11:16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9月3日,第二十九届全国绒毛会议暨第七届中国(国际)绒毛产业发展峰会、第二届中国(子洲)国际羊绒交易大会在榆林市子洲县召开。近年来,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产业异军突起,以“榆林白”为原料的榆林市羊绒、羊毛产业蓬勃兴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陕西省羊绒产量的95.31%产自榆林,“榆林白”是久负盛名的优质羊绒原料。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是优质、高端服装产品的最好载体。加快推动羊毛绒产业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持续扩大优质产品、中高端产品供给已成为榆林羊绒产业的新走向。

近日,记者走进榆林,采访了羊绒产业的相关企业家和政府机构。

子洲以养羊带扶贫

在子洲县举办的本届羊绒交易大会上,子洲县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优质山羊绒县”,这对子洲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普通小县城来说,无疑是一场惊喜。

山羊绒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最具国际定价权的主要畜产品制衣材料,特别超细型山羊绒在全世界纺织行业更是一种极其珍贵稀缺的原材料,被誉为“软黄金”,陕北地区是绒山羊养殖的适生区、优生区,发展超细型绒山羊产业,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在子洲县的采访中,子洲县副县长胡军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子洲县大力发展肉羊及超细绒山羊产业,初步形成了“南绒北肉”的羊子产业布局。目前全县拥有存栏羊68.5万只,年均增长16%,实现产值近4亿元。

胡军说,子洲县今年明确了“药果羊齐抓、一二三融合”的产业格局,提出了“1+双百+N”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双百”中的一个100是:打造集原种繁育、饲草种植加工、标准化养殖、梳洗印染纺织、有机肥料、农旅融合为一体的跨区域百亿级超细白绒山羊产业集群,把养殖户镶嵌在产业发展的全环节、全链条上。

子洲县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协议养殖、联村共建、托管经营、联农带农等多种方式,形成了“村集体+养殖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目前托管了村集体经济养殖项目11个,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23个,规模工厂化超细绒山羊养殖场18个;带动了子洲县16个乡镇的1万余户、3万余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并保持收入稳定。

胡军说,到2025年,子洲县产业集群项目核心区超细型绒山羊存栏达到100万只、产值25亿元,年生产100万吨生物有机肥、产值25亿元,年生产100万吨羊专用饲料、产值30亿元,年产100万件羊胎盘保健产品、产值10亿元,年产300万件羊绒制品、产值45亿元。全面建成年产值135亿元的百亿级超细绒山羊产业集群,全面助力榆林羊绒迈上世界舞台。

20230908101300968-51-f63ba.png

榆林形成羊绒服饰产业链

在榆林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中国是世界第一羊绒资源大国,也是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第一大国。陕西省羊绒产量的95.31%产自榆林,“榆林白”是久负盛名的优质羊绒原料。2022年,榆林市羊只饲养量近1000万只,羊毛产量6000多吨,山羊绒产量1500多吨。全市羊绒毛加工关联企业年产值近30亿元,产品市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销售额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的75%。

榆林发展羊绒制衣产业的历史悠久。自1950年始,榆林市先后筹建了第一毛纺厂、第二毛纺厂、羊绒分梳厂等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羊毛绒产业成为榆林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65%,利税约70%,财政收入达33%以上,从业人员达12万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选、洗、梳、纺、针织等一条龙产业链。具有年产毛毯35万条、精纺绒线1400吨、无毛绒70吨、羊绒纱48吨、羊绒衫10万件、粗纺呢绒60万米、精纺呢绒120万米的生产能力。

1989年初,榆林市成功研制出以羊毛絮片为填充物的防寒服,创出了闻名全国的四九牌羊毛防寒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羊老大等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逐渐形成集聚态势。2013年,榆林市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称号。

如今,榆林市羊毛绒产业依然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涉及牧工贸三产联动的民生产业。全市现有羊毛绒企业约330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余个,从业人员约1.2万人。产品以羊毛絮片防寒服为主,产值占比超过八成,另有少量羊毛絮片、无毛绒产品等。

榆林红柳制衣董事长纪素梅对本报记者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红柳制衣有限公司和榆林的许多羊毛绒服饰企业应运而生,发展壮大,成为榆林市最早的民营服装企业之一,公司是以生产羊毛防寒服为主导,羊毛防寒服内外衣系列为配套,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装企业。公司拥有员工300余名,专用设备380余台,年生产能力可达80万件。红柳产品畅销西北、华北、东北等17个省市、自治区,开设了数百家红柳品牌商场专柜和专卖店,网络电商业务覆盖全国各地,使公司成为了行业中最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标杆企业,为本地的羊毛绒轻纺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告诉本报记者:羊毛防寒服和绒纺作为榆林市羊毛绒产业的两大分支,在解决居民就业、提高城市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榆林市工业经济的优势是能源化工产业原材料丰富,不足是终端产品较少。榆林市应以制造业为引领,充分发挥羊绒原料优势,加快终端产品研发制造。

放羊娃产品卖到外国

在广袤的陕北大地上,自古以来便生长着羊群,羊是这里的优质特产。

在榆林子洲县参加国际羊绒交易大会期间,记者接触到了本次会议上的明星人物——红太集团董事长崔应国。崔应国是陕西子洲县人,中德合资河北红太集团创始人、中欧乡村振兴国际产业园和陕西应马安有限公司创始人。14岁时他离开家乡南坬村,经过30余年的打拼,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事业。由他所创办的红太羊绒集团拥有全世界唯一的超细绒山羊种群,全世界唯一的全体系客户服务,并建立起全世界唯一的羊绒全产业链,从种植到养羊、分梳、染色、纺纱到针织,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再从商场百货店到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生活馆。

崔应国说,“从16岁放羊到现在做羊绒企业,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让家乡的羊绒走向国际市场。这是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院校合作培育出的优质绒山羊,羊绒长度45毫米,细度14微米,含绒量高达70%,一只羊一年能产2.5斤优质羊绒,所产羊绒已出口到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年销售额5亿元。”

2009年,在外创业有成的崔应国回到家乡,投资700多万元在子洲县老君殿镇南坬村开办绒山羊养殖场,给村里有养羊意愿的村民每户资助5万元,3年内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羊绒和羊子,另外每年每户给1万元草料钱,带动每户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2017年,他又在村里启动了超细绒山羊养殖项目。

中欧乡村振兴国际产业园位于子洲县老君殿镇,是由中德合资河北红太集团旗下的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带动村集体和农户、贫困户共同发展的一个集科学种植、现代化养殖、饲草加工、羊绒加工、科学繁育、物流仓储销售、羊绒市场交易进出口贸易、农旅融合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红太的羊绒制品分为内销与外销两部分——国内品牌“红太羊绒”、国际品牌“FTC”,产品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年销羊绒纱线300吨、成衣30万件。

红太集团新闻发言人郝薇薇说,红太集团目前已经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超细绒山羊种群,以及全世界最大的规模化舍饲绒山羊基地,存栏超细绒山羊13.6万只,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授牌“西北地区荒漠草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基地”、“陕北白绒山羊高效饲养技术体系示范场”。“十四五”期间,集团计划建成总存栏50万只的绒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并带动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养殖超细型白绒山羊50万只,形成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超细型羊绒原料供应基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