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化产业 勾勒陕西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者:实习记者 高胜寒 实习生 李丹琪 图/刘忠意 神木市政府 鄠邑区政府 2023-08-04 14:43:17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八月已至,暑期过半。“袁家村,终于又来了!酸辣粉!猪蹄!蘸水面!”小刘兴奋地告诉记者,“上次来袁家村是五年前的事情,我可太想念这儿的酸辣粉了!”

暑假期间,袁家村民俗文化村门庭若市,携老带小的,呼朋唤友的,南来北往的游客挤满巷弄。像小刘这样的外地游客不在少数。据小刘说,她上次来袁家村是高中暑假时,跟着父母一起到西安旅游,在网上攻略的推荐下来到袁家村。再游袁家村已临近毕业,“我是学会计的,准备在西安找个实习的地方,这次可是离我心心念念的袁家村不远了。”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袁家村,地处唐昭陵脚下。2007年开始,以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布局文旅产业,在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农业+旅游+文化”的道路。到如今,这条路袁家村已经走了16个年头,始终火爆的劲头甚至成为了西安乃至陕西地域文化消费认同的缩影,在“民俗村”林立的中国乡村文旅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7月1日,广振智库发布《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消费者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到“随着消费升级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已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从观光式旅游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其产品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激发乡村活力,探索乡村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村企结对

共奔富裕的帮扶

作为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陕西省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响应与部署一直是持积极态度,从陕北到陕南都在扎实落实,稳妥推进。

今年5月通过的《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各地区积极回应,形成了多种产业类型的乡村振兴样板,地处陕北地区的神木市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模范样板。

神木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级市,煤炭资源得天独厚,探明储量560多亿吨,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1/4。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办矿”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神木市煤矿工业在不断整改升级的过程中打下稳定根基。

今年发布的《神木市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文件中,将工业放在了县域经济基础的位置,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开展“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行动中,提倡打造以工哺农、村企共赢新模式。自此,神木市工业反哺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在曾经“万企帮万村”的前提下“更上一层楼”。

在村企结对模式下,企业通过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优势,村庄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村企共建,增强结对村自我造血能力。

在神木能源集团石窑店矿业有限公司与店塔镇党委政府和倪家沟村对接过程中,公司将村里约1900亩基本农田打造成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平均每年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90多万元,农户的收入在原来的传统种植的基础上翻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还能就近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神木能源集团与倪家沟村结对的共赢只是神木市村企结对促振兴的缩影。

神木市店塔镇倪家沟村

店塔镇倪家村

据了解,2021年是神木市开始高标准开启“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时间点。神木优选市内202户经营状况和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与全市24个脱贫村、39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121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消费、捐赠等方面建立了帮扶关系,村组覆盖面达56%,直接受益群众达17万人。

去年,神木已有54户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总投资47862.57万元。其中,新窑煤业组建的神木澳牛牧业有限公司,计划在西沟四卜树村投资4亿元,建设1万头能繁母牛养殖基地,引进种牛2600余头。是陕西省工商联认定的2022年度陕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之一。

在“村企结对”大方针的引领下,政府发动企业因村制宜,根据行政村镇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人口构成等因素,发展农、商、游等特色化的产业。

神木市花石崖镇便是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帮扶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运营模式。神木市百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帮扶企业,实地考察后认为高兴庄村的生态环境优良,并且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具备发展农牧业的地理条件。高兴庄村村党支部书记高艳军介绍,高兴庄村目前村内已有5个规模养殖场,肉牛存栏总量达3000头,养殖初具规模。而且土地资源丰富,有耕地6513亩,宽幅梯田1800余亩,还有500亩水浇地。

神木市花石崖镇

神木市花石崖镇

神木市花石崖镇

但是,目前村内的牛还处于“养在村内人未识”的状态,品牌影响力不够广、持续发展的资金不足、专业人才短缺、产业链条单一等问题使得村内的养殖业还处于初加工状态、附加值低、饲草看“天”的状态。

针对这样的现状,百吉矿业表示,计划通过租用村内土地,盘活土地资源;利用租赁土地,投资建设牛棚;聘请有经验的农户,就近拉动就业;出资购置牛,推出合作代养服务等方式为高兴庄村提供帮助,与高兴庄村、花石崖镇共同探索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在村企互惠共赢的基础上,花石崖镇政府还提出了“六个一”工程,即:盘活一块地、做优一粒粮、精养一头牛、细喂一只羊、服务一方人、培育一个镇。以此为出发点,将高兴庄村和周边的几个行政村划为镇上的牛、羊养殖的重点规划村。同时将高兴庄村作为样板,发展“内循环”,利用神木企业多、企业员工多、食材需求量大的特点,互助发展。

除此之外,在大柳塔镇的村企结对部署当中,布袋壕村立足土地优势,将闲置土地流转给韩家湾煤矿,将合作开展种植蔬菜大棚以及海红果。而生油村近年来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计划与何家塔煤矿共建田园综合体,包括儿童乐园、水上乐园、卡丁车等各类项目。

梳理之下可以发现,神木市充分利用工业优势,工农融合,谱写了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新篇章。

因地制宜

产业多元化与本地优势的结合

如果说,村企结对是陕北利用地下“黑金”进行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探索,那么陕南地区乡村振兴的产业便是另一种因地制宜。

陕南位于我国南北过渡的中间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尤其丰富,生态环境优越。陕南安康市的紫阳县便是一个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以生态富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

紫阳县属于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硒资源十分丰富。据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发布的安康土壤硒资源普查成果显示,中高硒土壤占据紫阳县域面积的93.66%,居县区之首。

紫阳茶山

因此,紫阳县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理念,形成了以硒资源为依托,以富硒茶产业为支柱性产业,魔芋、蔬果、养殖、中药材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一业突破,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

据悉,紫阳县全县共建有产业基地211个、加工厂486个、产业园区130个,农村经营主体826个。在紫阳县富硒产业体系中,作为县域特色农业品牌的茶产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稳定增收。

据了解,全县茶园总面积25.6万亩,年茶叶产量10011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55亿元,茶叶企业423家,12万人从事茶叶产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分红、订单生产等方式将群众牢牢嵌在产业链上,人均茶产业收入5150元。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茶产业的同时,紫阳县依托紫阳茶悠久的历史,丰沛的旅游资源,进行茶旅融合,将紫阳茶变成了县城名片。享有“贡茶之乡”美誉的紫阳县焕古镇便是茶旅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焕古镇依托绿色产业资源优势和茶文化历史,持续推进“茶叶立镇、茶旅融合”发展进程,为探索地方、企业、农民多方共赢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了样本。

据悉,该镇在坚持规范化运作,创新性经营下,全镇茶叶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年产茶800余吨,茶叶收入占茶农收入的70%以上。紫阳县因地制宜地利用富硒天然生态资源的优势,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除了因地制宜,利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外,文化产业也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版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旅游成为了乡村振兴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今年端午期间,全国乡村游酒店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70%,在最钟爱去乡村避暑的城市top10榜单中,西安位列其中。在距离十三朝古都西安较近的乡村游中,鄠邑区蔡家坡艺术村不容忽视,作为近几年被官方认可的“乡村品质游”地点,是西安周边乡村游的宝藏打卡地。

蔡家坡艺术村在2020年被选入“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在2021年被选入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2022年被选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共青团中央推出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作为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入选西安市“四库两基地”案例库,获得“西安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鄠邑区蔡家坡艺术村民宿

鄠邑区蔡家坡艺术村

据了解,乡村游对民宿的需求致使蔡家坡艺术村盘活村内闲置房屋资源,打造了以蔡家坡村艺术村长之家示范民宿项目为引领的高品质民宿集群。以合作社旁边改建的两个民宿为例,都是租赁村民住宅,民宿目前雇了4名村民打理。目前蔡家坡村二组已有12家村民将房屋出租改造为民宿、饭店等,旅游从业人数超过200人,全村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400万元以上。

鄠邑区蔡家坡艺术村

艺术乡建为蔡家坡艺术村注入了新的活力,美丽的乡村发展和持续增加的农民收入共同勾勒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今年年初,陕西省提出将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大力实施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提升、特色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村重点改革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提升“七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陕西省各地区以择“良策”,用“良法”的落地执行,产业因地制宜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陕西模板”。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