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开发区成为腾飞的强劲引擎:

中国百强西北入围4席

作者:莫然 2023-08-04 11:25:32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依托于对园区的调研及数据分析,于7月5日发布《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报告》,旨在全面评估我国园区发展水平。这其中,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顺利入围,而放眼西北地区,除了西安外,仅有乌鲁木齐高新区和宝鸡高新区上榜。

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对整个城市经济的拉动毋庸置疑。那么,西安这些开发区又存在哪些掣肘的问题?国内比较先进的开发区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一线专家学者。

相对于西北地区所占的国土面积,西北地区仅有4个开发区入围榜单。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西北地区的经济活跃度不高,西部大开发,依然任重而道远。

山东一省入围7席 东部城市经济活跃度高

开发园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以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为代表的园区已经从最初的“试验田”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制度创新的“先锋队”。

截至2022年底,国内共有超过90个城市同时创建了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共计177家(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共计230家。

《报告》认为,2023年百强园区中,入围数量、经济总量、进位情况等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呈减缓态势,但西部园区发展仍较弱。从入围数量看,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入围园区数量分别为57、21、15、7家,相比2022年,东部减少2席,中西部分别增加1席,但西部数量仍较少。从经济总量看,2022年、2023年东部入围经开区GDP分别是中西部的1.78倍、1.71倍,东部入围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是中西部的1.82倍、1.73倍,差距仍较大但有所减小。从进位情况看,以湖北、安徽、江西等为代表的中部地区进位较为明显,西部进位不明显。东部地区中,江苏、山东和浙江腰部和尾部入围园区位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报告》显示,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国家高新区占52席,国家级经开区为48席。从分布区域看,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江苏省占19席,其后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入榜园区数量分别为9席、8席、8席、7席。从区域实力看,1-30名中,江苏省占6席,在发展质量和数量方面保持高位,与广东省(4席)、山东省(4席)共同组成园区百强的“头部阵营”。

和陕西相比,山东的地理位置相当,均属于中部地区,但山东的经济优势却在榜单中明显具有优势。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山东有7家入围,分别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7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19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27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28位)、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47位)、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58位)、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70位)。

2023年百强园区中,国家高新区区域发展失衡仍在加剧,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尤为突出。入围百强的国家高新区中,2022年和2023年东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是中西部的1.56倍、1.93倍,差距拉大。

2023年百强园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入围园区数量分别为57、21、15、7家,相比2022年,东部减少2席,中西部分别增加1席,但西部数量仍较少。

西部入围开发区都有哪些特色

本次榜单上,2023年百强园区陕西上榜3席:西安高新区排名全国第10位,西安经开区排名第31位居西部第1,宝鸡高新区排名第93位。乌鲁木齐高新区排名第73位。

西安高新区的重头戏是高科技、硬科技。西安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战略,持续完善壮大“5561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和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今年1-5月,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9.8%,汽车产量增长24%。依托综保区和自贸区的制度优势,西安高新区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今年以来,外资企业持续看好西安高新区,韩国荣达半导体项目成功落地,美光科技追加43亿元投资,德国BBS集团将建中国区西安研发中心……西安高新区开放发展的步伐又快又稳。

西安经开区的特色是汽车工业和高端装备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2023年,西安经开区加快推进西安“北跨”发展,打造市级重点项目103个,增长47.1%,总投资2655.3亿元,增长23.9%。通过深耕高质量项目,持续优化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其中,在建项目共计77个,增长40%,总投资1750.7亿元,增长37.8%,年度计划投资529.5亿元,增长17.6%。目前,西安经开区共建设先进制造业及研发平台“北跨”市级项目60个,总投资1002.65亿元,为着力做实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提供了坚强支撑。汽车产业共有在建市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99.8亿元,包括拓普汽车内外饰研发生产项目、采埃孚小型气体发生器扩能项目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共有在建市级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181.7亿元,包括隆基新型光伏电池生产扩能、碳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共有在建市级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62.9亿元,包括太合智能钻探装备基地项目、宏远航空精密模锻升级及配套项目等。电子信息产业共有在建市级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24.3亿元,包括华羿高可靠性电力电子产业化项目、星展卫星通信研发与产业基地等。

宝鸡高新区的特色是围绕稀有金属“钛”做文章。2023年该区安排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855亿元,年度投资205亿元。截至目前,130个年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71%,吉利银河L7成功下线,吉利汽车宝鸡工厂成为银河L7全球唯一生产基地。西部钛材钛及钛合金生产线等28个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神舟”飞天、“嫦娥”登月、“奋斗者”探海,这些大国重器,都有宝鸡“钛”的重要贡献。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钛谷”核心区,宝鸡高新区因“钛”而起、因“钛”而强,目前聚集了宝钛、拓普达、巨成、鑫诺等592家钛材企业,形成了“钛铸锭—钛锻件—钛加工—钛部件—钛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区内企业协同配套率达到70%以上,生产的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集群领军企业宝钛集团是中国钛工业的标杆,先后承担国家8000多项重点研发任务,承担着国防用钛95%和国储的重任。2022年,宝鸡高新区钛产业产值520亿元,产量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8%、全球的3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材料加工制造基地。

乌鲁木齐高新区是乌鲁木齐市四大中心城区之一,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空港”节点,是乌鲁木齐市发展临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积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1+3”现代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对推动经济行稳致远逐步形成支撑。目前,该高新区拥有各类国家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创新平台98家,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9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6家、占新疆总数的15.8%、占乌鲁木齐市的41.1%,2023年预计突破270家。

多区合一是趋势 要“放开手脚”去干事

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共有近30个园区在不同阶段先后开展了“区政合一”、“区镇合一”、“多区合一”等管理模式创新探索。2022年,整合了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的宁波经开区正式挂牌。长沙高新区、湘江新区、岳麓区实行了“三区合一”。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赋能西安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组对开发区的有效管理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西安市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程丽辉研究员表示:

西安的各开发区应借鉴“区政合一”模式。早在2002年,广州开发区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四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实行了“四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实行“多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多区合一、合署办公,一套管理机构覆盖四个区域的模式,有利于整合分散的资源,将各自为政转变为高效管理。“一套人马”降低了开发区之间的协调成本,“四块牌子”保留了原来的公章,全面覆盖各职能部门,节省了行政人员,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西安的各开发区应划清各类权限,探索治理的新模式。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采用“1+3”管理体系架构,即两江新区管委会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协同推进新区开发建设。两江新区管委会在规划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权,负责新区的经济、规划、统计、产业布局、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

两江新区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出台“集群注册备案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是多个企业以一家托管机构的经营场所为登记住所,由托管机构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在这一制度下,企业提出申请,机构则提供财税、法律、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产业资源对接、金融等服务,涵盖企业注册和后续服务的全流程,进而实现无办公场所投资设立企业,大大降低了企业注册成本。

程丽辉研究员还提出,西安的各开发区还应注意“管委会+”模式。这一模式是在管委会主导开发区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引入公司、企业、产业园区等非行政机构,辅助开发区厘清行政与市场的职能,使党工委(管委会)聚焦开发区的政务服务、招商引资等事务,非行政机构分担部分开发区的管理工作。依据管委会对非行政机构的掌握程度,依次分为管委会主导的“1+1”模式、管委会主导的“1+N”模式,以及公司主导的“1+1”模式。

西安市社科院姚蕾研究员认为,开发区与行政区分立的目的在于实施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打破计划经济的藩篱,为企业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的目的是统筹协调好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权力与利益关系,为开发区提供新动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开发区管理提质增效,彰显出更大的经济潜能。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