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用在当下的西安城市发展中,可谓恰如其分:西安目前经济全国排名位列19名,但输出技术成交额却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座超级城市,位列第3。这一次,西安以硬实力加上硬科技诠释了“陕西冷娃”闷头干大事的秉性。
西安以2881亿元
排名全国第三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的通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772507项,成交金额47791.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28.2%。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金额居前十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陕西、湖北、安徽、浙江和湖南。
数据显示,2022年,在全国输出技术成交额上西安以2881亿元排名全国第三,北京排名第一,为7947亿元;上海为3882亿元;广州以2474亿元排名第四。
同是榜上有名,但背后原因却各有不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国家的科研中心在北京,中科院在北京,北大、清华等高校在北京,它是为全国服务的;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为全国服务,而不只是为上海服务的。虽然都排名靠前,但背后的原因却不一样。”张宝通认为,西安在全国输出技术成交额排名前列,能够说明西安科技实力很强,特别是部属机构很强。西安的科研能力在全国遥遥领先,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
耀眼的成绩背后,让人不禁发问:西安,凭什么?
前不久的一场展会,或多或少可以给出一些答案。7月15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17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暨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记者见识到硬科技及新兴产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发成果。350余家企业和高校携带千余种新型高科产品亮相现场,一项项使人眼界大开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
三防笔记本电脑是什么样子?现场记者看到,防水、防尘、防摔的长安华岳AN262FG加固笔记本,外观科技感十足。工作人员介绍,由陕西长安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全新研发的整机高低温、振动、冲击、跌落,盐雾满足工业相关要求;是医疗、公共安全、现场服务等特种恶劣应用环境的最佳选择。
微纳光科(西安)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直线电机模组,应用时高加速度,重复性可以到达一秒钟高速移动2—3米,有效提高了精度,可以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和3D打印等领域。
黑色的神秘手提箱里,放置着看似普通的小仪器,细看之下才发现这个科技产品不容小觑:由陕西师范大学房喻院士课题组研发的隐藏爆炸物超灵敏探测仪,可探测包括黑火药在内、多达38种不同类型爆炸物。该项技术转让获益850万元,在十九大、G20峰会、博鳌论坛等重大活动或重要场所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几万起步的无人飞机,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飞行时间最长可以达到五个小时,可以应用于救灾救援,消防抢险,反恐防爆,电力巡查……科比特·猎隼无人机将无人机的效用发挥到极致,是西安一家行业领先的无人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事实上,输出技术成交额指的是全国技术合同登记系统中,地区所有卖方合同成交总额。2020年,西安市就以1648.56亿元的输出技术成交额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达2209.49亿元,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2022年达2881.30亿元,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依托秦创原
打造国家创新名城
近年来,西安市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两大任务。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就这一点而言,西安给予了足够的顶层关注。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发挥秦创原平台效应,加快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在2500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的目标。同时将大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兑现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力争到2023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
作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和总平台,秦创原亦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良平台:思摩威、拓锐考等公司的百余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相继落地,45个项目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6个项目获批省秦创原总窗口“两链融合”项目,10个项目申报西安市重大科技创新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项项目。此外,压电陶瓷、引汉济渭无人设备等项目建设小试服务平台;思摩威新材料、秦科世博航空配件、旭力自动化等建设省级中试基地;商汤科技、沣西能源、澳威电子等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秦科世博、科德数控、阿米工业等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自动驾驶巴士、酷哇无人驾驶清扫车、沐秦无人智能新农机、西图数联数字哨兵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进程。
记者从西安市科技局了解到,西安在科技领域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牌照”:先后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等10余项科技创新领域的国家级“牌照”。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报告》中,西安跃升至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2021年2月,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支持西安建设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2022年12月,西安又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大湾区后全国第4个“双中心”。
“双中心”的科创驱动
综合来看,西安在科技领域的高速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科技企业集群快速发展。深入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五年保持35%以上增速,2022年总数达10431家,居副省级城市第6;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35%以上,2022年总数达到12263家,居副省级城市第4。
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畅通。西安市科技局推进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2022年,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38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7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5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2881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
研发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554亿元,同比增长9%,研发强度5.18%,高于全省2.8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居副省级城市第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53亿元,占全部经费的比重达46%,成为研发投入第一主体。
科技企业上市步伐加快。自2019年以来,年均上市企业超过10家,绝大多数为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企业达13家。今年以来,新通药物、天力复合、爱科赛博、鹰之航相继上市,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03家。
创新名城影响力逐步彰显。硬科技进入国家话语体系,连续六年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秦创原品牌相继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和伦敦金丝雀码头。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入国家战略布局,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西工大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
“陕西现象”须深思
“输出技术成交额”在全国名列前茅,一方面能够说明西安近年来科技创新卓有成效,但另一方面张宝通也提出了自己思考之后的隐忧:“西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多,所以科技教育实力很强,技术输出能力很强,这很好理解。而地方经济、县域经济以及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弱,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卖给谁呢?没有相关企业就落不了地,或者企业实力弱买不起,所以技术输出就卖给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张宝通提醒,仅靠科研人员去创收,专利权收益相对较小,科研成果要是落地本地经济,才能如虎添翼。
他将这种状况归纳为“陕西现象”,并做出对比:陕西科教是大省,经济是小省,收入是穷省;浙江科教是小省,经济是大省,收入是富省。随后张宝通又话锋一转,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大棋局”:西安的技术输出较多,这种现象也很正常,这种输出也是国家层面的布局。在科技技术这一方面,西安的贡献可以说是“西部支援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