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鲜香 摩肩接踵

西安小南门“网红”早市:让我欢喜让我忧

作者:肖文 实习生 刘涵越 图/高胜寒 杨金璇 2023-07-20 15:02:02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在小南门附近居住的大爷大妈们怕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买些新鲜蔬菜、吃个油茶的早市竟然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人挤人的现象从今年2月份左右开始火爆至今,刚过去的端午客流量较平时的4000-5000人更是多了一倍有余。有网友打趣评论道,“端午假期全国出行人数共1.06亿,相信我,小南门早市就占一亿。”

随风潜入长安城

“我以为我来得很早了,怎么已经这么多人了。”这是来西安旅游的王女士对小南门早市的第一印象——拥挤。“开始还觉得网上夸张了,一个早市怎么可能那么多人,现在看来,是我天真了。”王女士表示,小南门早市的人流量绝对不是虚假数据。

小南门早市的突然火爆,主要源于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自媒体直播和一些明星打卡等的带动,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视频、晒美食、聊感受,让小南门早市迅速出圈。据各平台数据显示,抖音“西安小南门早市”话题视频播放量破1.0亿,其他相关视频播放量也数据可观,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均上万,话题#西安小南门早市成网红打卡地#点击量高达194.6万,小红书上网友发布的美食红黑榜、早餐购买指南、逛早市攻略等相关笔记超过5500篇。

“我一直很喜欢古色古香的西安,在网上刷到小南门早市我怎么可能不来!”正在小南门拍照打卡的高女士表示,自己来早市不全是因为看了相关短视频,“这可是城墙根下的早市啊,走在这感觉自己就像古装电视剧里演的那种赶集人,文化的碰撞,古今的交汇,真的很有feel啊!”

值得提及的是,小南门是勿幕门的俗称,是为了纪念陕西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家井勿幕而得名。它是西安南城墙西段的一个单孔城门,位于含光门和朱雀门之间,向北是四府街,向东是太阳庙门,向西是报恩寺街,处于老城区的经贸重地,一路商贾云集,热闹繁华。

于是,小南门早市火爆的另一隐性“密码”就是它的文化底蕴,600多年的城墙根下,沿道陈列的小摊小铺,喧闹热情的吆喝叫喊,让市井气都染上了一层文化色彩,古老与现代的融合,让人忍不住流连,淳朴的烟火气更是让人对这片早市多了几分亲近。

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了好几张城墙根下的早市,“文化和早市的结合,这是独属于西安的浪漫,是老百姓能感到幸福的地方,我想多拍些城墙根下的早市,它不仅有烟火气,它还有文化魅力。”

此外,小南门早市的火爆还源于它有人情味。固定的摊位经营拉近了商贩与消费者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来,消费者都能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想要的东西;立于早市两端公正的复秤台,一头连着童叟无欺的商贩,一头连着返来复去的消费者,为逛早市的人们提供便利。

面对如此迅猛爆红,最先反应过来的或许是摊贩。摊贩表示,来早市的游客骤增,他们必须来得更早,准备的东西也比以前多。“我现在拉来的菜是过去的一倍多,到9点,甚至有时候到不了9点我就全都卖完了。”卖油菜的摊贩乐呵呵地说。

随着网络持续发酵,商贩们一面高兴地营业,一面抱怨时间太短。“6点到9点三个小时根本就不够,”一家夹馍店的经营者说,“所以我们租了这家店早上几小时,可以卖到12点,能多卖3个小时呢。”记者了解到,仅端午假期第二天,该商户一早上就卖出去了400多个夹馍,营业收入超过4000元。

不止夹馍一家,其周围卖早餐的商贩都短租附近店铺,专做早上生意,“我们给人家店铺只交一上午的租金,不是很贵,自己又能多出很多时间卖货,我觉得挺划算的。”刚卖完最后一碗油茶的店铺老板说。从沿街小摊转移到固定店铺,时间延长必然拉动早市消费, 消费持续促进经济增长。

除了摊位转移,小南门早市的流动摊贩也多了起来,端午三天,流动摊日均达到30余个,342米的城墙根早市外延而出,小南门早市的辐射面积相应扩大,逐渐形成外美食、内菜场的建构。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从小南门进来,先吃一顿美味早餐,再沿着顺城巷逛一圈市场,让人直呼“嫽咋咧”。

集貌新问题

摊铺星罗棋布,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小南门早市的人间烟火味,点亮了西安“晨经济”。但同时,早市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其他“味道”。

火了早市,苦了行人。勿幕门是一个单门洞,里面只有一条由北往南的机动车单行道。在早市营业时间内,通向勿幕门的道路用交通锥阻挡,汽车经过需要绕行。“小南门火了,为了大家安全考虑挡道不让车进我能理解,但是每天绕路也不是个事,本来半小时能到单位的,现在每天得走一个多小时。”正在十字口掉头的郭先生说,“汽车进不去,但是那些三轮车,自行车还是随便进,交通压力哪能缓解的了?”

记者看到,早被取缔的电动三轮车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早市,占据道路两旁位置,不断询问来往行人“走不走?”载客的三轮车则长鸣喇叭让行人让道,滴滴声掺杂着叫嚷声,灌耳的噪声混进了烟火气里。附近居民也表示,“早上很吵,想睡觉都睡不成。”

“我就来买个菜,走了半个小时还没走到我常去的摊子,以前半小时我都逛完早市了,现在半小时我还在路上。”推着买菜车的阿姨满脸都是无奈,“还有来往的那些三轮小车横冲直撞的,一不留神就要被刮蹭一下,太不安全了。”

随走随停,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丰富了早市文化,但其作业模式决定了它势必会对交通造成压力。小南门早市公示牌上写明摊位数量为120个,商贩按位分布,固定摆摊。而流动摊位却很“灵活”,只要有顾客就可以随时停下卖货,占道经营影响行人来往,摊车扎堆,造成交通拥挤。

市场管理工作人员表示,流动摊贩因为早市的火爆全来这边做生意,整条道路上只剩下中间位置能过人,逛早市的人群又是漫无方向的随心逛,交通堵塞必然发生。

“摊挨摊,人挤人,我在中间像夹馍。”刘女士挤在人群里,小碎步向前挪动,对着身边的朋友抒发当下心情。

环境脏乱,卫生堪忧。“我不从这走,前面有污水滩,还有垃圾,我们从旁边绕一下。”前来打卡小南门的游客对早市留下了环境脏乱的印象。

记者发现,小南门早市内的垃圾桶集中在十字路口东南角的大树下,别处的垃圾要拿到此处才能扔掉。早市营业期间看不到环卫工人的身影。待9点后,摊贩散去,地面留下的尽是废菜叶子、玉米苞叶等集市常见垃圾,环卫工人才开始工作,每人分摊一个区域,扫帚扫到飞起都得要半个多小时才能清理干净。这就造成了早市营业期内没有人,营业结束忙死人的现象。

“我们每天9点开始打扫,每个人分区域清理垃圾,扫完以后再用水管冲地,清洁地面。小南门现在太火了,人太多,我们的人手确实有点不够。”一位环卫工人表示。

面对如此环境,李奶奶很担心自己孙子的健康,“这卫生条件不好,我孙子又爱吃那些流动摊,万一吃出问题我上哪找人去啊?”流动摊上的食品安全和后续监管也令人担忧。

“网红”如何“长红”

小南门早市,一面牵着摊贩的生计,一面拉着本地人的生活,一面引着游客的归属,看似稀松平常,细细品来却带动了经济发展,彰显了城市文化,寻回了那份难能可贵的烟火气。未来,如何持续保持这一份市井烟火,让“网红”变“长红”,小南门早市需要新思考。

今夏的淄博烧烤火热出圈,其在发展中通过全城联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严打宰客行为,发布告诫书,领导亲自抓,文旅局长在线推荐等手段助力淄博烧烤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卓有成效的发展手段,都为小南门早市提供了良好借鉴。

口碑声誉,发展的“根本线”。互联网时代,任何看法和意见都会快速见诸于各类媒体平台。小南门早市的秩序、行人游客的安全以及卫生环境都是关注焦点。“服务监督电话”“复秤台”让游客赞不绝口,不影响交通,不缺斤少两已成为商贩们约定俗成的公约。“良心早市”“实在西安”等评论让小南门早市的口碑声誉一直在线。

卖水果的摊贩表示,他们希望早市的口碑越来越好。接下来将继续保持诚信经营,不让顾客吃亏,同时好好配合管理人员工作,“人家说的对的地方就要听,就比如随手把自己摊子跟前的垃圾拾掇了,我们和他们一起维护早市的卫生,让别人一提起小南门就一个字:‘好’!”

环境改进,干净整洁的早市无疑会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家住附近的张先生说:“要留住人,交通问题最需要解决。城管、交警他们现在的管理很好,但我觉得还要再加强一下,开市的三个小时就不要让任何车进来,就把它当成步行街,给附近上班要开车和出行的人设一个专门的道,让两边互不影响。这样交通拥堵解决了,咱这的声誉就提上去了,小南门早市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优美的环境、贴心的服务、高质的体验,才能吸引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继而提高口碑和声誉,实现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共赢。

文化IP,发展的“助推线”。西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从春节到五一再到刚过去的端午节,国人好像都在西安,本地人表示完全不知道西安的淡季在何时。西安到底凭什么频频出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丰富且独特的城市文化IP。如袁家村主打关中民俗文化IP,易俗社主打秦腔文化IP,“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主打唐文化IP……城市文化IP不断推陈出新,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紧密融合,造就了西安长盛。

小南门早市生在西安,长在城墙根下,要从西安这位“大网红”身上学习经验,当务之急要深挖人文历史,结合旅游资源,形成如城墙文化IP、集市文化IP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IP。用美食引人,用文化留人,焕发小南门早市新兴活力。

城市管理,发展的“守护线”。市场是城市管理的末梢,同时也是城市名片,城市形象的基本面,小南门早市的长续发展离不开以政府为导向的城市管理。

随着小南门早市的烟火气息愈来愈浓,城市管理也在与时俱进。每天晨跑的附近居民胡女士表示,“自从小南门火了之后,我就看着城管工作人员比之前多了好多,他们分散在不同区域巡逻,帮着一些小摊规范摆放,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控制车辆,早市秩序维持得不错。”

小南门早市迎接了大批游客,但是它也牵挂着附近百姓的日常生活。“游客很多,他们大多是拍照录视频来打卡的,而本地居民是要买柴米油盐的。所以我们在8点左右会提醒大家散一散,或者让出一条道,为年龄大的,专门来买菜的人提供方便。”正拿着喇叭穿行在早市里的市场管理工作人员说,“我们欢迎游客来打卡,我们也要让本地人正常生活,让小南门早市持续良好运行。”

城市管理者主动服务,加强管理力度的同时持续推进文明执法。有网友评论称“早市里的城管十分有耐心,热情指路,温和引导”。小摊贩也表示,“他们就像拉家常一样对我们进行引导规范,我们也好好配合,收摊的时候还帮我们一起,特别有人情味。”

担心食品安全的李奶奶说:“希望管理人员能管一下他们,身体健康最重要,万一吃坏了肚子也得要能找到人嘛。”食品安全问题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摊位的监督管理,为民解忧,守护早市健康发展。

小南门早市的城市管理需要不断更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加上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在有温度有力度的管理之下,使小南门早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带动早市“长红”发展,凸显城市温度,缔造西安之美。

“流量”变“留量”,是一条涉及政府、商贩、文化、市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吐故纳新的漫漫长路,其中细枝末节的改变也需要关注。从外观到内涵,从烟火气到文化气,从硬设施到软服务……全方位为小南门早市注入活力,让“网红”走向“长红”。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