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萧枫 实习生 肖筱
一季度同比增长7.6%,实现了“开门红”,在已披露数据的城市中,西安7.6%的增速一骑绝尘,领跑全国万亿GDP城市,为其中唯一一个GDP增速在7%以上的城市。
一季度,全市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服务业显著恢复,聚集型消费加快复苏,经济运行呈现“向好”。
2023年入春以来,文旅深融、话题不断的西安可谓备受瞩目,先是春节、五一黄金周的客流井喷、火爆吸金,甚至有了覆盖全网的打趣夸张,“出行国人,一半去了海南,一半在西安”;而真正让千年古都绽放新高度、新境界,却是随后而来的中国-中亚峰会千古惊艳。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这既是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的峰会,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中亚峰会,西安让全球关注。千年故都,在肇始丝路起点之后,再度沸腾。一眼千年,穿越时空,世界聚焦西安,西安吸引世界的目光,国际峰会赋能,古城新生的城市速度与磅礴能量尽情挥洒。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举办,横跨全城,覆盖西安多个区域,全城响应“做好东道主,展现新西安”,向世界呈现汉唐长安、中国西安的城市风貌与不凡魅力。浐灞生态区的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是此次峰会的主会场,高新区的陕西宾馆是各国元首下榻的地方,曲江新区是接待各国元首的核心区域,由北向南,由西到东,从青山绿水再到科技创新,西安的多彩画卷一一展开。
随着来华出席峰会的各国元首陆续抵达西安,文韵悠远的千年古都,用独特的方式拥抱远方的贵宾。5月18日晚,夜幕降临,古城西安正式进入峰会时间,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前“大唐盛礼”欢迎仪式,呈现一派盛唐景象,舞者们用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的八佾舞欢迎中亚宾客,向其致以崇高敬意。5月19日上午,各国元首陆续抵达会场,六国元首齐聚一堂,共商大计。
峰会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原产自中亚的石榴树,在两千年前由西汉使臣张骞通过丝绸之路带回中土,遍植长安,如今已成为西安的市花。六国元首挥锹培土种下石榴树,这既是中国同中亚各国千年友好交往的见证,也象征中国将继续同中亚紧密团结合作,更寄托了对中国-中亚关系美好未来的期待。
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夫人扎帕罗娃、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夫人米尔济约耶娃共同参观西安易俗社。她们欣赏了秦腔艺术,体验皮影制作技艺,观看秦腔经典折子戏,这富有魅力的夫人外交,传递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促进人民相知相亲的美好心愿。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峰会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城市影响力的语境表达角度来看,通过高端国际峰会,城市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化水平往往会得到显著提升;城市建设、外向型经济将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在更广泛领域内,人文风俗、文学艺术也会在峰会影响带动下得到深度交流,迎来扩大传播的新机遇。国际峰会和大型活动带给举办地城市跨越发展的契机,这已经被无数生动案例一次又一次注释与证实。
杭州│互联网商务促高质量发展
2016年9月4日至5日,杭州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G20峰会。峰会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主题,聚集了全球20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导人,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努力措施。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实践,注重革新、创新和可继续发展,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弘扬以人类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多边主义,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实现新一轮制度和体系创新,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抢抓峰会机遇列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G20峰会加快杭州进入国际化舞台步伐,打响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之役,跻身世界名城,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报告抓住峰会契机,对接国际标准,提升城市管理水准。放大峰会综合效应,提升西博会、云栖大会、动漫节、文博会、电商博览会等展会水平,扩大经贸合作与交流。
峰会之后,杭州把互联网电子商务形成的创新活力与积累的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加持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杭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数据显示,2017-2020年,杭州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396.8亿元增加到530.4亿元,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从2844家增加到7711家。现今的杭州还是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大佬的根据地,引领全国互联网版图,吸引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都“到杭州去”。
峰会同时让杭州旅游行业打出新招牌,引发旅游热潮。据旅游网站数据信息显示,峰会结束后不久,仅入境游一项,来杭游客人数同比增幅超过5成。精明能干的杭州人抓住机会,将峰会会议场地更名为G20峰会体验馆,保持其现场布置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开放的区域分为迎宾区、主会场和午宴区。借长年会展聚集之势,实现了文旅+会展的跨界创新,赢得一致好评,更成为杭州萧山区旅游人气最高的一个新景区。
厦门│电子信息产业成支柱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在中国福建厦门市举行第九次领导人会晤。会议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会议主要讨论全球经济发展、全球治理、金融合作等议题,增进金砖五国互信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厦门金砖对于进一步推动金砖五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砖会议后,厦门在中联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部署推动下,加快实施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八个一”工程。出台《关于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出26条举措,鼓励加强与金砖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支持设立金砖创新基地技术转移机构、金砖孵化载体等,为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金砖会议之后,厦门环境进一步美化,绿地面积大幅增长,城市风貌更加整洁。旅游业也随着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与媒体关注,成为更多国内外商旅、定居兴业的目标城市。此外,厦门的交通也得到了改善,地铁1号线全线通车运营,空中自行车也获得较大收益。
金砖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升了厦门作为一带一路港口城市的战略地位,更多外商进入厦门,拉动了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的2020年,厦门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149.52亿元,增长28.5%,完成全省下达任务的124.6%,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和增幅保持全省首位,占全省比重的47.2%,较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
近年来,厦门市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之路,通过大力发展和引进“三高”企业,实施千亿产业链培育工程,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素,持续加强创新能力。数据显示,2019年,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百亿元以上企业7家,亿元以上企业20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5家,产业规模近5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7.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1732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厦门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青岛│建设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各方共同回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历程,就本组织发展现状、任务、前景深入交换意见,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协调立场,达成了广泛共识。峰会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合作举措。
对外开放一直是青岛这座港口城市的发展优势。上合青岛峰会后,不仅让这一优势持续扩大,也使得城市地位与国际知名度得到迅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是与上合国家的经贸往来持续升温。上合青岛峰会上,青岛被委以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重任,位于青岛胶州的示范区境内园区已吸引21个总投资238亿元的新项目签约,境外在26个国家投资建设了32个项目,总投资48亿美元。
此外,上合青岛峰会还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当地政府在峰会之后,持续邀请上合组织国家的留学生到胶州参访,开展专题讲座、研学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习武术、胶州秧歌、中国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扩大对外交流。
北京│奥运遗产成标志性地标
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成功举办了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口号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第二次举办奥运会。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此次冬奥会,尽管大疫冲击,但中国代表团成功地实现了“全项目参赛”这一历史性突破,并以9金4银2铜共计15枚奖牌,创单届冬奥会最佳战绩,更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再次让中国映象征服世界。
北京冬奥会促进北京在国际上文化软实力更加饱满,城市形象更加鲜活,让这座伟大的城市产生了全方位、超越时空的长远收益。冬奥会之后,北京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北京市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
冬奥会效能的持续释放,进一步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吸引国外优质资本和高端人才来京投资创业,促进北京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张家口借力冬奥,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冰雪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2022年,张家口落地冰雪项目共93项,投产运营54个,产值达57.78亿元。
此外,乘冬奥会之东风,北京还带动了区域深刻转型,首钢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地标,延庆地区打造为生态涵养区建设新样板,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建成通车,使三大赛区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一次盛会,改变一个城市。”杭州、厦门、青岛、北京等城市接力诠释了这一定律。如今,西安也正式跻身“峰会城市”行列,一系列沉甸甸的峰会成果,将会为西安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中亚峰会精神融入这座城市,势必将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提速城市经济发展,持续不断扩大文化传播与交流。
西安│不仅要刻下她的名字,还要收获更多的发展利好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中国-中亚峰会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展示西安的窗口,一个难能可贵的舞台,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聚焦更多世界目光,大大提升国际化水平。
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前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陆续开通了2条中亚航线,西安实现了对中亚“五国六城”的通航全覆盖,这使得西安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西安与中亚地区的航线网络通达性,与中亚地区的对外连结密切程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更为便利的交通,无疑让西安在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此外,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的落户,对西安而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整体品质、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表示,要高水平搞好城市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地上和地下、功能和风貌,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越好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国际化水平。
提速城市经济发展
峰会赋能,千年古都焕彩。西安通过中国-中亚峰会中各国主流媒体和国际媒体的镜头,展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建设等领域的科技实力与创新成果,这将吸引更多国际性企业、投资商、高端人才来陕发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链完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开放战略,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等17条干线通道,实现亚欧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截至4月底,长安号已累计开行17643列,其中,中亚国家开行量达4294列。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有助于加强中国同中亚各国互联互通,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用好高新区、西咸新区科技资源,真正做实“双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切实提升经营主体便利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此前,国家外交部发布的《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新闻公报》中明确提出“各方支持陕西省同中亚国家地方深化交流,实施更多经贸、能源、科技、农业、人文等领域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十年之际,赋予陕西发展新机遇。
深化人文交流
千年前,张骞自长安始通西域缔造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文化交流,千年后,中国-中亚峰会将为西安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中亚各国各有特色,独特而多样的文化遗产令人赞叹。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一直致力于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彰显民族历史文化。此次峰会之后,西安同中亚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将更为紧密,传播自身优秀文化,吸取不同民族文化养分,深入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将有利于进一步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高西安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既是对西安这座城市的肯定,亦为西安提供了发展契机。在峰会之后服务保障中国-中亚峰会工作陕西省总结大会上,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我们要把峰会成功举行作为追赶超越再出发的新起点,乘着峰会东风、谱写陕西篇章,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