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事 荡气回肠

2023-06-27 15:08:20

每到春夏之交,就是大量绿茶上市的时节。 (IC photo供图)

现在就是喝绿茶的好时节,茶汤清香回甘。 (IC photo供图)

○雷焕

中国是茶的故乡,考古发现最早种植茶树的先民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每年春夏之交,正是茶叶大量上市的季节,夏天自然也是喝绿茶的好时候。中国人讲究无茶不欢,“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炊一饭之外,中国茶是如何走进国人的生活?又如何征服世界的呢?

中国人饮茶的起源说法不一,目前普遍认为先有古蜀人制茶,后有秦统一全国,饮茶种茶开始外传。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南北朝期间,人工种植茶树大量推广。西晋到隋朝,茶叶变成街头可见的普通饮品。到了唐朝,茶成了国饮——宫廷与民间的日常所需。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陪嫁礼单里就有茶叶。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饮茶习俗传入吐蕃,慢慢变成当地的社会习俗。当然,还有茶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起源于唐代等说法。众说纷纭的一大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唐中期,荼字减一画的“茶”字出现了,被广泛使用。

唐中期,公元780年左右,被后人誉为“茶圣”陆羽的专著《茶经》问世,用的就是“茶”字。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茶叶百科全书。陆羽用了20余年,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做了阐述,成就了这本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从此茶叶生产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更将茶从之前的药草属性中释放了出来,饮茶风行全国。这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将茶事升格为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唐宋茶道盛行及后世茶文化的发展。陆羽被后人誉为“茶仙”,《茶经》成为世界三大茶书之一。陆羽一生坎坷,多才多艺,他733年出生后沦为孤儿,3岁被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西湖旁拾得;在寺庙中长大的他12岁离开,进入戏班做优伶,幽默机智,以演丑角出名,还编写三卷笑话书《谑谈》。后被推荐去读书,诗文亦佳,拒绝功名。因为酷爱茶,他20岁左右下决心,走遍全国各大茶区游历考察,47岁终于成书。

《茶经》共三卷十篇,7000余字。“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第;“六之饮”记载唐之前的饮茶风俗故事;“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八大茶叶产区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采茶制茶过程可因条件省掉的用具;“十之图”指将上述内容写在绢素上,悬于室内座位旁,随时可领略全貌。陆羽在《茶经》中阐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是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到茶事之中,他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提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

唐朝时,两位日本僧人将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回日本;到了12世纪,锅炒茶制法又被传入日本。近年来日本流行的抹茶,也是源起中国,唐代诗人刘言史曾形容抹茶:“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唐以来,川滇等地的茶叶运入藏区,再将当地土特产运回来,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就被开辟出来;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被称为“茶马古道”,是以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庞大的交通网络,也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从唐代开始,茶马古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了抗战期间,它还承担起作为西南后方的主要物资供应通道的重任。最早入藏的茶是从绿茶开始,后来就有了其他种类,这其中就有黑茶。据说唐宋时期,一次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茶叶经过日晒雨淋,产生了发酵现象,路上又被晒干,后来发现口感大不一样;之后制茶人就增加了一道渥堆工序,于是黑茶就被称为 “马背上形成的”。

中国茶叶的出口,可追溯到丝绸之路的兴起,从唐至清,各个朝代都在持续不断将中国茶叶输出到多个国家,如今茶叶更是出口到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岁月冗长,历史厚重,饮茶之风,弥漫全球。茶叶的种类不胜枚举,红茶、绿茶、黑茶、白茶、乌龙茶、普洱茶……时光也让茶叶历久弥新,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就能把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有那么多爱喝茶的人,喝茶就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

一杯清茗,闻之,提神醒脑;饮之,荡气回肠。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