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办的西北心力衰竭大会暨心肺康复技术培训班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5家医疗机构d近30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探讨心衰诊疗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道。
“我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与交流,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指引,助推心力衰竭和心肺康复事业向前发展,共同探索开拓中国心衰治疗的美好未来!”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炀教授首先代表大会主办方,对莅临本次会议的众多心血管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闫炀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26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其中5%会进展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近几年,随着左心室辅助装置等医疗产品的更新迭代,终末期心衰治疗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心力衰竭和心肺康复诊疗质量,本次会议以“凝心聚力创新发展”为主题,特邀国内心血管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通过学术讲座、模拟培训、科研点睛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心衰诊疗和心肺康复的新技术、新方法,分享成功经验,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随后,大会名誉主席、上海德达医院院长孙立忠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显得尤为重要。他充分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团队在心衰诊疗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示范作用,表示相信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行将继续推动我国心脏内外科联合心衰诊治策略的发展。
在本次会议上,诸多心血管领域“大咖”围绕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现状与未来,针对当前关注度高、临床治疗棘手的心衰诊疗要点与难点进行了研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现强教授分享了《中国心衰治疗的LVAD时代》,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带来了《心源性休克诊治的进展和辅助装置的应用》学术报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炀教授结合临床救治病例分享了《外科重症心衰领域临床实践》,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迟超教授带来《搏动血流模式VAD治疗终末期心脏衰竭——单中心经验》学术报告。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点,造成沉重的经济、社会负担。为了高效防治心衰疾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团队,自2022年4月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自主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单位,至今已成功完成23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一年生存率达90%以上,数量居西北第一,也成为西北首家人工心脏培训中心。
闫炀教授表示,西北心力衰竭大会暨心肺康复技术培训班整合了基础和临床、内科和外科、心血管领域和其它相关领域的力量,涵盖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衰药物进展、左心室同步化治疗、心衰综合管理等学术内容,展现了心力衰竭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搭建了一座多学科联合诊治心衰的沟通桥梁。希望借此机会,全国心血管病同道能够携手促进我国心力衰竭防治工作的开展,实现心力衰竭疾病治疗的规范化、精准化和同质化,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最终让更多患者受益。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超张黎娜
